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讨论】关于眼袋入路的中面部提升技术的探索与思考(二)(30号更新)

发布于 2021-03-26 · 浏览 425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讨论】关于眼袋入路的中面部提升技术的探索与思考(二)


鉴于原帖由于频繁更新修改造成人工审核,故新开一贴接续

原帖链接:【讨论】关于眼袋入路的中面部提升技术的探索与思考(一)

前面讲到了我将注意力放在了传统的眼轮匝肌瓣悬吊上。

从提升角度来思考,我觉得这是目前已经成熟且常用的一种方式,虽然我此前将这种方式更多的看做一种保险而非实现效果的途径,但是我试图去沿着这条路摸索一下。

任何手术都离不开对解剖的研究,按照我的思路1、符合下睑入路;2、不能加重下睑缘负荷,导致退缩外翻风险增加;3、接近垂直的提升;4、尽可能选择用可吸收线能完成的操作。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接近垂直的提升”。既然选择了眼轮匝肌瓣悬吊作为方向,那么,在“接近垂直的提升”这个目标上还有额外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更有效的提升,或者说更直接的提升。

我先将中面部皮肤骨膜以外的组织视作一个复合体,手术的目的是让这个复合体得到接近垂直的提升固定,面临的问题是在下睑缘区域没有合适的提升固定点。那么,我能获得的最佳固定点选择可能只能是眶骨缘附近。

在翻阅解剖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些走对路的感觉。


img


图中画红线的位置和我的思路是一致的。看来我是走上了一条前人的老路,于是我开始寻找这位Owsley前辈的资料和文献。有如下收获:

1、颧脂肪垫(malar fat pad):颧脂肪垫对于中面部衰老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是中面部手术处理的关键结构。Owsley 在尸体解剖和临床研究基础上,于 1993-1995 年提出存在一局限性的皮下颧脂肪垫,覆盖于颧骨和上颌骨。Yousif 研究证明三角形的颧脂肪垫是一纤维- 脂肪组织,底在鼻唇沟,尖在颧骨隆突,位于皮肤和 SMAS 筋膜之间,与 SMAS 连接疏松,与皮肤连接紧密。年轻的中面部特点:颧脂肪垫丰满、突出,呈等边三角形,位于颧弓上,上缘覆盖部分眼轮匝肌,下缘位于鼻唇沟上。Owsley、Yousif 等认为衰老和重力作用使面部颧脂肪垫以两个方向下降:眶下缘中点及颧脂肪垫中心部分由于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下降,颧脂肪垫的外侧向下、向前滑动,鼻唇沟处纤维隔受牵拉而变松弛,结果出现鼻唇沟加深,颊部组织下降,眶下区变深,呈现衰老、憔悴面容。

2、耳前小切口颧脂肪垫悬吊术在中面部提升中的应用

3、颧脂肪垫的组织学观察及在面中部提升术中的基础研究

4、Elevation of the malar fat pad superficial to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for correction of prominent nasolabial folds.

由于禁止外链,还请感兴趣的同道自行搜索上述文献

相关的文献有很多,第三个我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第四个是Owsley前辈的原文,但是我没能获取到原文(未完待续)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整理,决定颧颊部脂肪垫的提升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img


查阅一定资料后,我对于颧脂肪垫的理解是:颧脂肪垫位于皮肤以下,颧大肌及部分眼轮匝肌以上或包绕颧大肌,应当无重要神经血管干支穿行(面神经颧支在SMAS以下走行)。理论上从眼轮匝肌表面可以安全的游离至颧脂肪垫的上界,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到颧脂肪垫一侧的锚定点。在我的设想中,假如如果可以对颧脂肪垫深面进行范围更广的游离,在悬吊固定的同时错位愈合,应当会有更好的效果。(待续)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图上这位顾客57岁中年男性,在做眼袋的同时进行了颧脂肪垫的提升。右图是术后14天的照片。在这个案例中,我将颧脂肪垫上缘暴露后,连同脂肪垫及下方的部分颧大肌(眶外侧眼轮匝肌?)同时进行了眶外眦外缘的骨膜悬吊。可以看到眼轮匝肌处形成明显的“卧蚕”,表现出了回复里@明天的明FM朋友所说的表现,静态下已经可被观察出。

对于这个案例,中面部确有提升,眶下缘凹陷得到矫正,“苹果肌”呈较饱满状态,和术前的塌陷下垂有所区别,虽仍有“法令纹”存在,但我认为这是正常固有的鼻唇沟,而非松弛衰老的法令纹。提升效果较满意,但是,眼轮匝肌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待续)

最后编辑于 2021-03-30 · 浏览 4254

20 90 1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