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美学基本知识(一)
美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愉快的主观感受。所以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然它具有客观性,那么它就有一定标准或者趋势。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面部美学的一下基本知识。
1、比例协调:三庭五眼
任何美好的事物一定是系统制胜的,只有比例协调、适宜才使得一张美丽面容有了基础。所以反过来一张比例失调的面容,即使拥有再精致的五官,也称不上美丽。那么面部的具体比例就涉及到面部美学的最基础知识“三庭五眼”。三庭:额头发际线至眉头为上庭,占脸长的1/3;眉心至鼻翼缘为中庭,也占脸长的1/3;鼻翼缘至下巴为下庭,同样占脸长的1/3。五眼:以眼长为准,将脸宽五等分,每一间隔可放置一眼长。左内眼角与右内眼角之间为一眼,占面宽的1/5;左右内眼角与外眼角之间各为一眼,各占面宽的1/5;左侧外眼角至左右发际线各为一眼,各占面宽的1/5,右侧同理。

2、外轮廓流畅:搭配适宜的比例,整体柔和
外轮廓一般指面部的外部线条,主要的部位包括颞部,颧弓,面颊,下颌缘,下巴等部位。面部比例搭配上外轮廓的流畅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脸型。我们根据脸部的大体形状,将脸型分做了以下7种大致的类型,其中椭圆形脸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女性的标准脸型,其他脸型是在这一脸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而椭圆形和倒三角形中的瓜子脸是最符合当下大众审美的脸型。原因就是这两种脸型在面部比例适宜的基础上搭配了流畅的外轮廓。而我们发现除了这两种脸型外,其他的脸型都存在着比例失调、外轮廓流畅度欠佳的情况。外轮廓的流畅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面部风格,好的外轮廓流畅度它会给人以温婉、平和感觉,掩盖大部分的怒容、病态感。

3、内轮廓紧致、舒展:尽显年轻态、立体感
内轮廓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个人理解的内轮廓指的是从额结节、眉尾、眶外缘、颧骨突出点、苹果肌外缘、咬肌前缘、口角到下颌颏结节的平滑过渡连线。

它的美学要求是眶外缘同颧骨突出点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外眦同苹果肌最高点处于同一垂线。咬肌前缘流畅过渡口角、下颌颏结节。内轮廓要求紧致、舒展。决定了一个人的视觉年龄状态,符合美学要求的内轮廓会让他人感觉到你年轻的状态;苹果肌下移、babyface凹陷、口角囊袋会给人以衰老的感觉。

在比例适宜、外轮廓流畅的基础上,内轮廓决定了一个人的面部折叠度。内轮廓舒展,内外轮廓越贴近,面部折叠度越高、越立体。通俗一点就是显脸小。但内轮廓绝对不能同外轮廓重叠,甚至超出;这会给人以怒容、痴容的感觉。

4、中轴线错落有致:四高三低
四高是指:额头高、鼻尖高、唇珠高、下巴尖高。三低是指:鼻额交界处低、人中沟低、下唇的下方小凹陷低。

中轴线对面部立体度有重要影响,更是侧颜的主要表现。四高三低会给人面部错落有致、立体高级的感觉。四高是面部高光表现点,也是视觉汇集区,她的适当突出可明确表达面部立体感。三低是低光区,是对四高的分割和反向突出,有利于高光区的表现。高光区域突出度不够会让人觉得面部过平、臃肿、脸大。低光无凹陷会淡化面部立体感,或让人感到人工感太强。

今天只是初略的讲了面部美学的一些框架性知识。记住它们是有顺序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助力和发扬。这也给我们在面部整形美容时提供了思路“由外往内,由上往下,由深到浅,先整体再局部,系统取胜,独特高级”。
1.本文是面部美学基本知识的第一讲,对于一些没能讲到的地方后续还会更新相关文章进行延伸、扩展。
2.本文为本人独立学习、思考、总结、创作而来,不存在抄袭,如有相似文章、观点、言论请包涵。
3.本文配图来源于开源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创人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4.本文允许截取、转载,但请表明文章作者、出处。
最后编辑于 2024-07-06 · 浏览 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