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经验分享: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处理。(建议收藏)
病例特点:
1.老年女患,左侧大腿红肿2周;
2.抗感染治疗1周,低蛋白、贫血;
3.有2型糖尿病多年。
入院时

合并心衰、感染性休克,急诊行切开+封闭式负压引流:

术后1周,生命体征稳定,术区:

改为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引流:

切开三周后:

痊愈出院时:

本案例,最后转归好,但是诊疗过程曲折、三进三出ICU、时间长、费用高,原因是未能早期及时切开引流。
—————————————————————————————————————————
病理特征:
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无肌肉坏死

学习总结笔记: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是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的坏死性感染,其特点是感染没有清晰边界,不能为周围的炎性组织所包裹,因此这种感染具有较大侵袭性。晚期多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报告死亡率30~40%。
发病机制:
致病菌侵入后在局部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皮下浅深静脉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和淋巴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导致大面积皮下浅深筋膜坏死。病人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易患因素:
大多病例特点往往合并有全身性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其中最常见是糖尿病。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局部病变进展迅速,开始时皮肤红肿类似蜂窝织炎和丹毒,然后皮肤由红变苍白,继而成青紫色至黑色。有时出现典型大小不一的散在性皮肤血疱或水疱,周围有较广泛的潜行皮缘,水疱或血疱溃破后,显露出黑色的真皮层。
临床主要特殊:
全身症状重,局部病变发展快,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仍不奏效。
诊断:
寒战高热全身症状+局部皮肤进展迅速+冰冻活检显示有炎性反应,动静脉血栓形成+X线病变部位有气体。
鉴别诊断:
气性坏疽、特征广泛性肌肉坏死,而坏死性筋膜炎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无肌肉坏死。
并发症:
1.败血症;2.感染性休克 ;3.DIC ;4.急性肾功能衰竭;5.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
- 及早手术切开清创引流:多个切口引流,深达肌肉,创面用双氧水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 合理足量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
转自公众号:负压引流与创面修复
作者:胡海涛医生
感谢你的观看,文末点个赞吖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