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超声诊断--子宫腔与子宫内膜
一、子宫内膜增生
【超声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增厚。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通常超过正常范围,子宫大小、肌层回声可正常。
2.子宫内膜回声
单纯性增生的内膜回声多呈均匀高回声;
复杂型增生内膜内可见散在小囊状或筛孔状无回声暗区;

不典型增生型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斑状增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内膜基底层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内膜外形轮廓规整。
3.多伴有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小囊,为功能性囊肿。
4.多普勒超声表现。
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内膜内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但在复杂性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时,内膜内有条状血流信号,可记录到中等阻力动脉频谱。

【鉴别诊断】。
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鉴别,后者内膜局灶性回声不均,病灶内血流丰富;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后者病灶局限,与正常内膜分界清。
二、子宫内膜息肉
【超声诊断要点】
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息肉位于子宫内膜内,回声为中等或稍高回声,可呈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病灶部位宫腔线变形,但内膜基底线正常。

较大的息肉亦可延伸至宫颈管内。息肉发生囊性变时,其内可见细小无回声区。CDFI可显示条状彩色血流信号自息肉蒂部至息肉内。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等进行鉴别。
粘膜下肌瘤的内膜基底线变形。
子宫内膜癌病灶边界不清,血供丰富。
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没有局灶性占位的声像改变。
【注意事项】。
1 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超声检查时间应在月经周期第10天以内,可降低假阴性和假阳性率。
三、子宫内膜癌
【超声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回声
早期仅表现为内膜少许争增厚,随病情进展,子宫内膜增厚明显,育龄期内膜厚度大于12毫米,绝经后大于5毫米,内膜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不均匀混合性回声,增厚内膜病灶区可呈低回声或高低不均匀杂乱回声,也可呈不均高回声。可合并宫腔积液,宫腔内见液性暗区及散在低回声。


2.子宫肌层回声
病变累及肌层时,病灶处内膜基底层与基层界限不清,局部肌层呈低或不均匀回声。肌层受侵范围较大时增厚,回声普遍减低,不均匀,无法辨认子宫内膜及正常基层结构。

3.晚期浸润表现
子宫增大、变形、轮廓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当病变累及宫颈时,可出现宫颈肥大或变形,宫颈回声杂乱,宫颈管结构不清;
当肿瘤向子宫体外侵犯、转移时,可在宫旁出现混合性低回声肿块,与卵巢癌声像图相似。
4.多普勒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内或内膜基底部可显示局灶性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有肌层侵犯时,局部肌层血流信号增多,可检测到异常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常低至0.4以下。

四、葡萄胎
【超声诊断要点】
1.子宫均匀增大,大小超过相应的停经周数。
2.完全性葡萄胎。
宫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蜂窝状无回声,未见妊娠囊及胚胎组织回声。

3.部分性葡萄胎。
宫内可见妊娠囊结构,囊内可见存活或死亡的胎体,胎盘绒毛部分或全部呈大小不等的蜂窝装状或囊泡状无回声。

4.CDFI显示宫腔内囊泡状结构内见散在血流信号,子宫肌壁内血流较丰富;频谱多普勒显示呈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
5.部分患者双侧卵巢呈多囊性表现,其内分隔均匀,囊腔内为无回声,CDFI显示分隔上可见细条状血流信号,为滋养细胞疾病特有的卵巢黄素囊肿。
五、流产后组织残留
【超声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组织物残留量和残留的时间不同,宫腔内有回声多样化。
(1)多量组织物产流:绒毛和胎囊等大部分妊娠物残留,宫腔内可见不规则的高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局部胎盘绒毛附着处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可合并宫腔积血声像改变。

(2)少许绒毛组织残留:内膜回声稍不均匀,局灶性不均回声团,基底线不清,与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

2.多普勒超声表现
多量组织物残留时,不均高回声区局部内膜下肌层显示局灶性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可记录到低阻力型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少许绒毛组织残留时内膜不均回声处肌层可见灶性血流信号,可记录到上述的频谱特征,局灶性丰富血流信号对判断少许绒毛组织残留起重要的作用。


六、宫内节育器
【超声诊断要点】。
1.由于各种宫内节育器的形状,材料不同,其超声表现不尽相同。金属节育器表现为宫腔内强回声,其后方可见“彗尾征”。塑料节育器虽也表现为宫腔内强回声,伴后方声影,但无“彗尾征”。


2.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在子宫纵切面和横切面上有不同表现,二维超声难以获得完整的宫内节育器形态图像,可采用三维超声成像在子宫冠状切面上显示整个节育器的形状。

3.位置正常的节育器表现为节育器强回声位于宫腔中部。
当节育器较小、宫腔较大时,节育器可位于宫腔下部,如果下移至宫颈管内,为节育器下移;
宫内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时,表现为子宫肌层内节育器回声,称为节育器嵌顿;
节育器完全或部分外移至子宫外时,可在宫旁观察到节育器回声,多数因肠气干扰难以显示。

七、子宫穿孔。
【超声表现】
1.子宫探针穿孔
肌层被穿过的探针损伤,可见基层细条状稍高回声,穿透浆膜层时可见浆膜呈局部回声不连续。
2.吸管穿孔
因吸管叫较粗,穿透肌层时损伤形成的孔道较宽,穿孔出处肌层呈管道状不均质高回声,近端与宫腔相通,远端穿透浆膜层,因气体进入腹腔显示局部气体强回声。当穿孔较大,宫腔内内容物可经孔道进入肌层,甚至宫内,病灶处可见高回声的肠管或脂肪。

八、其他
1.宫腔、宫颈粘连
【超声表现】
(1)宫腔部分粘连时,子宫内膜薄厚不均,粘连处内膜菲薄、内膜”缺损“、基底线不连续。

宫腔三维超声成像显示内膜区低回声分隔带或斑片状回声减低。宫腔广泛黏连则内膜菲薄呈不均质线状,局部内膜线中断,内膜无周期性改变。
(2)宫颈黏连时宫腔线分离,宫腔内有不等量的较均匀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宫颈内口正常。结合宫腔手术后无月经来潮及下腹痛等症状易诊断。
(3)CDFI显示内膜及内膜下肌层无明显血流信号。
2.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
【超声表现】。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遗留瘢痕,瘢痕处因无子宫肌层和功能性内膜,可向外突出致使局部形成憩室,经阴道超声可显示局部瘢痕较薄处的三角形或楔形向外突出的囊状结构,囊内为液性无回声,与宫腔,宫颈管相延续。

【注意事项】。
1.瘢痕憩室形成及大小随月经周期不同有较大变化。
2.来月经时经血可聚集在憩室处,导致月经淋漓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