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药用史独家发布
查看病例
一 芳香药物的补益作用
其补的是体内的正气。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芳香药物为气之正,可以起到补益正气以祛邪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在《太平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的方剂就达120多首,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沉香散等等。看看芳香药物在方中的补益作用:
治膀胱虚。冷气攻腰间。及心腹疼痛。宜服沉香散。其中就有沉香,木香等等香味药。治膀胱虚冷方中,还记载有荜澄茄圆方。其中大部分都是芳香药。(206)
治脾劳……宜服芜荑煎圆方。其中木香,陈皮,丁香,乳香,附子,香附,砂仁,肉桂等大量的芳香药。
治虚劳心腹痛方中记载有:木香散,丁香散,沉香散,肉豆寇圆等方直接以芳香药物命名。
治冷劳诸方。
治气劳诸方。
治虚劳心腹痞满诸方。
其中都有大量芳香药物的使用,芳香药物的补益作用也在于其愉悦了我们的大脑。芳香分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激活了嗅觉感觉神经元,其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嗅球区。激活了大脑的边缘系统。在哺乳动物中,气味受体由多达1000个基因组成,占据了基因组的2%。芳香药物吸入鼻腔后可以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嗅觉上的愉悦感让由此古人认为内服这些芳香药物能起到补益的作用。
二 芳香药物的疾病治疗应用拓展
由于古代生活居所比较简单,蚊虫较多。疫病发生也较多。所以古代香囊,烟熏疗法芳香药物使用较为频繁。芳香药物也充当着驱虫,防疫的功效。《五十二病方》记载了药浴,烟熏,蒸气等外治方法。《山海经》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就是佩戴香囊。
《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庄子》“越人熏之以艾”
《博物志》:汉武帝时,西域月氏国进供了三枚“返魂香”,“值长安大疫,西使请烧一枚辟之,宫中病者闻之皆起,香闻百里,数日不歇。疫死未三日者,闻之皆活。”
古人认为这些芳香药物外用利用其芳香之气即可以起到祛病的作用,尤其是防治那些传染性的疫病。在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为活跃,《新修本草》就有很多外来的香药,如苏合香,阿魏,安息香,龙脑香等。五代《海药本草》记载的外来的香药就有木香,荜茇,白豆寇,丁香,零陵香,降真香,没药,甘松香等。宋代时芳香药物交流达到高潮,“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专门进行香药贸易的“香舫”,在《太平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的方剂就达120多首,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沉香散等等。
芳香药物的使用就越来越频繁,治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内服芳香之药,则可以起到祛邪的作用。古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邪气所致。怪病更是如此。
《外台秘要方》古今诸家丸方一十八首
《广济》疗传尸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痢,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瘀血月闭,痃癖,疔肿,惊痫,鬼忤中,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术是也 光明砂 诃黎勒皮 麝香 香附子 沉香 荜茇 檀香 青木香 安息香 犀角屑,各一两薰陆香 苏合香 龙脑 各半两 上十五味,捣筛,白蜜和为丸,每朝取井花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净器中研破服之,老小一丸。以蜡裹一丸如弹丸,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传。冷水、暖水临时量之。忌五辛、生血物。以腊月合,神前藏之密器中,勿令泄药气。神验。(外台547)
《救急》五香丸,疗诸毒疰气,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鬼疰心痛不可忍方。
牛黄研 犀角屑,各三分 升麻 沉香 薰陆香 当归 桂心 青木香 麝香研 雄黄研如粉 鬼箭羽 巴豆去心皮,熬 诃黎勒皮 朱砂研 槟榔仁 干姜 吴茱萸 甘草炙 豆蔻各四分 桃仁去尖皮,熬附子炮,各五分。上二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暖水服三丸至五丸,如不利更服,以利为度。此方甚验,人久不传。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芦笋、生血物等。
崔氏五香散,疗疰忤邪气,或热或寒,时气在骨节间,似瘥似剧,兼主百病方。
沉香 丁香 麝香 薰陆香 鬼箭羽 当归 豆蔻仁各四分 牛黄 鬼臼 橘皮 金牙各三分,烧犀角屑 羚羊屑 大黄各六分 升麻 桔梗 桃仁去尖皮熬 光明砂 安息香各五分,研十九味,捣筛为散。以汤、饮、酒随病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病瘥即停。亦可蜜丸如丸、梧子,服十丸。
上述的这些芳香药物,已经较大的拓展了他的应用范围。
三 芳香药物的“使药”功效
人有九窍,宏观上指的是,两眼,两耳,两鼻,口,前后二阴。窍微观层面就包括各种细胞膜通道,芳香药物激活细胞膜,黏膜的通透性,打开了体内营养运行的的道路。比如芳香药物可以增强胃肠道粘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其他药物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所以芳香药物就打开了药物摄取屏障。也可以打开包括血脑屏障。比如冰片,石菖蒲等芳香开窍药的使用,可以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从而对大脑起到作用,脑血管病,精神类的疾病,还有失眠都可以运用芳香药物使其作用于大脑。所以芳香药物充当了君臣佐使中使药的作用,在临床上就可以适量运用芳香药物,以促进其他的药物成分作用于体内。这就是由著而微。
四 由香味调料到芳香健脾
在屈原的《离骚》中记载了祭奠用的肉用罗勒的叶子包裹放在菖蒲上以增香。奠以肉桂酒和花椒汁。《吕氏春秋》中也记载有姜,桂等辛香料的使用。辛香料能够使食物的烹饪更为鲜美,促进食欲。《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臭香”。李时珍也提到“中气不运,结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芳香,以脾胃喜芳香也”。古人由香料的烹饪使用增香促进食欲,到很多脾胃疾病运用芳香药,这就是芳香药物的生活经验隐喻。呃逆,心腹疼痛胀满等等治疗方剂中就大量运用了芳香药。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