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大一院肾内进修


我来还愿了。立下的FLAG,得好好完成。对版主有个请求,如果此贴我写得尚可,给我点积分吧,没有积分许久了,帖子看不了呐。
先说说之前的疑惑,来北医进修的渠道。就我知道的,应该有3种: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里面有进修联系方式,就是下载表格发邮箱,然后等消息(我就是这种方式)。2.研修班:我看北京医学院官网上有,应该也是同样下载表格发邮件等(我猜的),是要阶段性考试的。3.宿舍里面另外2个说是有医院跟北医签订了相关扶持的合同,她们通过医院过来,而且还有要求要发文章。
住宿方面:我住在西什库大街31号(没错就是这个地址,一个字不差)。第二住院部对面,很近,住宿条件艰苦了点,但是我能接受,可以开带有医院抬头的发票。被子脸盆都得自己准备,也可以在这边买。如果对发票没有要求的,住的稍远点,也不错,现在的APP,如自如,也很方便。或者有个丁香园医生公寓,本来我联系的那边,看着条件不错,被子什么的都有。
第一天过来是很兴奋的,看见老师也很开心,汗颜,现在恢复正常了。嗯,已经过来2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就进病房了,目前在CCNU,跟跟手术,标瘘/PTA/DSA下PTA。
周一周四上午肾穿,估计每周有50-60个。周二上午主治查房,周三上午主任查房(会选2个病例进行讨论)。讨论流程:邀请了影像科医生现场读片,描述问题,等于教你读片了。先由住院医师(就是进修的)PPT汇报病史,再由住院总(应该是)口头汇报病例问题,接着主治医PPT简要回顾病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可能性,会有文献回顾,鉴别诊断,非常丰富(但是据说老大们要求时间短点,不要文献回顾k可惜呀)。有时还会邀请他科医生过来一起讨论。主治汇报结束后,开始讨论。
讨论的老师们经常换,目前我看见的参与的老师有许/刘/董/崔/董,最后由周主任或者赵主任总结,有时候会见到张宏老师和刘刚老师(2位老师没有架子,超级超级好)。
周四下午CPC,5-6个病例。住院总简要汇报病史,提出问题。接着临检老师大屏幕带着你看尿液镜检的片子(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等等等),再由病理老师现场读病理,LM/EM/IF等,最后一起讨论。临床老师会有疑惑的病理方面的问题,病理老师会提出解答,最后订个方案。间断有北大深圳医院的现场连线,看CPC直播,远程参与(好羡慕啊,如果我们医院也有就好了)。
本来病理是非常枯燥难懂又困难的,一边看书一边CPC的时候仔细听听,我觉得帮助很大。当然比别的专业的比不上,就跟过去的自己比比吧。
每次都是人山人海呀。
再说说CCNU,本来我觉得就是小型透析室嘛,这能学啥,自己医院透析室已经转的够了。不过我错了,即使是透析方面的知识,除了过去了解的东西加深印象外,还是有提升的地方。原来我不会关注透析器几级凝血,动静脉壶多少ML血浪费。可能一味只知道加强抗凝剂量,但是CCNU的透析方案会考虑的更细致更周到,HD或HDF,前稀释OR后稀释,透析液走多少,钠钾配比多少。
早上在CCNU里面交班,随后病人订方案(一般8个病人),之后楚老师会审核方案,她的考虑如何,为什么调整。病人都看完,开始带上CRRT病例,出去看CCU/RICU/风免等其他科室的危重病人,订CRRT方案。看病人,跟主管医生沟通,最后回来订方案。之后由当班护士,推着装好机的机器去病人身边上机。
这3个月比较空闲,以看看,问问题,听听课(除了CPC和讨论,平时可以听听研修班的课)为主,没有夜班又双休。真是好久没有这么放松了。感觉也没啥好写的,2个月的日子写起来也就寥寥这么几笔。进了病房或许写的会多点?也得有可以写的东西,突然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话说,我本来觉得课有什么好听的,教学不就那样。噢,我又错了,研修班的课值得一听,有些课有实战意义。刘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当年荣获北京讲课比赛第一名,听了他的课茅塞顿开。许老师超级幽默,包括他上课,我从头笑到尾。
呃,好像就这些了,等我进了病房,有想写的再来写吧。北医肾内值得来,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敢比他人,但肯定比过去的自己强,也在此过程中看清了自己应该进取或者努力的方向。从前的我停滞不前,很迷茫,但是从今而后,我至少看见了未来的方向,所以真是获益匪浅的。当然,不全是开心的,也有沮丧的时候,出来进修,心理上还是做好准备,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的。但是跟收获比起来,绝对值得。
最后编辑于 2021-05-03 · 浏览 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