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谈话强调什么,适应症 or 并发症?
曾经,术前谈话结束后患者或家属反应有:
1.这全部是你们医生推卸责任嘛,内容全部是并发症!
2.这那儿是人民医院,是人民币医院,一个手术需要这么多钱!
3.不在这儿做了,我们要去上级医院……
基层医院的患者,有很多选择,稍有不满意,他们会拒绝手术或者至上级医院治疗,术前谈话影响治疗方向。
有时,上级医生出马后,患者又改变了,决定手术。
术前谈好强调什么,适应症 or 并发症?
近期遇到三个雷同的患者:老人,退休干部,异地医保,下肢疼痛,病因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因为下肢溃疡经久不愈,由朋友推荐至本院创面修复科,都是子女决定治疗方案。
完善检查明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外科医生会诊沟通,三个患者家属均不考虑手术,其中一个选择截肢,这些结果有点儿意外,因为会诊之前,我已经和三个患者家属简单沟通,他们的经济条件都还可以,都很孝顺,初步考虑行下肢介入手术。
为啥会这样呢?
患者A,两个足趾末端坏疽,夜间疼痛明显,下肢动脉彩超和CTA提示动脉硬化和钙化入,院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疼痛稍减轻,术前沟通时诊断和效果不确切,患者家属选择保守治疗。
患者B,一个足趾坏疽,疼痛剧烈,疼痛影响睡觉,夜不能寐,入院后抗凝、抗血小板、止痛治疗,疼痛稍减轻,患者老公是党校退休校长,深思熟虑后,暂不手术,先保守治疗。
患者C,外地离休干部,左侧下肢疼痛按脑梗塞后遗症治疗多年,小腿多发溃疡,CTA提示股动脉长段闭塞,术前谈话后,患者和家属决定保守治疗一段时间,若不行就截肢。
沟通了解,患者A和C是因为效果不确切,顾虑老人手术受罪并不能解决问题,患者B是因为家属自己思考,保守治疗有一点点效果,凡事以稳重为好。
分析再沟通:三个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明确,属于限期手术,不打通血管,溃疡进行性加重,疼痛持续到最后死亡,在疼痛过程中,可能诱发心梗致死亡(患者C一年前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曾经我也遇到过疼痛的患者出现心梗、夜间突发心跳骤停)。
患者A家属,选择请上级医院血管外科教授来主刀,DSA查明为股动脉狭窄,一个支架解决问题,手术时间90分钟,术后疼痛缓解;
患者B家属,选择在本院手术,手术顺利,打通到足踝区区,术后疼痛缓解;
患者C家属,选择至上级医院手术,植入两个支架,手术顺利,疼痛缓解,术后第二天再转回本院治疗下肢溃疡。
另一个案例,生死沟通只有几分钟:
急会诊,老年女患,肥胖,急腹症,神志不清,心率140次/分,血压70/40mmgh,结合CT考虑结肠穿孔合并休克,需要紧急手术,患者家属说:我们要求转院,因为之前一直都在当地最好那间医院看病!说白了,就是不信任这家医院。
患者已经入院12小时,病情危重,是纠纷的高危案例。
如何沟通?
沟通:这个情况,分分钟都会心跳停了,如果走,99%路上就会不行的,去那边就诊、术前准备,个人认为,没有机会上手术;在这里手术,只是有一线希望,不做就没有机会了;
做或不做,都得现在签字,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签字手术,术后又经历四次休克,近一个月,才出ICU。
7天持久战沟通的一个案例:
老年男性患者,外院升结肠癌术后一年,腹壁切口新生物9月进行性增大,近期出血,既往有2型糖尿病、脑梗塞病史,患者精神很好,活动自如,PET-CT提示结肠吻合口及腹膜后淋巴结高代谢,腹壁高代谢灶;

既往有脑梗病史,这次入院颅脑Mr提示脑梗
神经内科会诊建议:不建议手术;

因为局部转移瘤,患者长时间不能洗澡,也不能正常穿衣服;
患者,虽高龄,但是精神很好,前后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一周,最后由患者自行决定,行腹壁肿物切除,痊愈后:

者可以正常穿衣,也可以正常洗澡,切口愈合后,已完成了六个疗程化疗:希罗达+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用药后患者没有不适,出院握手,知道他的力气蛮大的,神清气爽的回家了,这一刻,证明了当初所冒风险也是值的。
总结:
1.外科手术分三种类型:急诊手术、择期手术、限期手术,不同类型,沟通强调的内容不一样;
2.术前沟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留患者在本院手术,而是建立信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特点、为啥手术,如果不手术会怎样;
3.急诊手术的沟通,需要快;平诊手术,让患者多考虑;限期手术,需要强调不手术会如何;
4.沟通时,术者的自信,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决定;
5.患者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职位不同,需求也不同,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我们的沟通,是尽专业职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