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EN和PN,但你知道TPF与SP有何区别?
你可能知道EN和PN,但你知道TPF与SP有何区别?
何松锦 护理公开课
现代医学,常把营养素的供给当做一种临床治疗手段,临床营养支持甚至于成为了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常常能量消耗增加、脂肪与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所以对于危重患者的营养管理已经是每个护士的必学技能,临床营养支持又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我们这里主要讨论EN。
我们先来看看EN的定义,在第三版《临床营养学》中写道:是指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经胃肠道供给只需要化学性消化或不需要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提供营养素的方法。临床上最多见的肠内营养液就是以下两种: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肠内营养混悬液(SP)
这看上去几乎相似的两瓶营养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我们在对不同的患者,甚至是同一患者会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混悬液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TPF与SP有何区别?
首先来认识肠内营养混悬液(TPF),TPF是它的通用名,是英文TOTAL PROTEIN FIBRE的缩写,其意义为整蛋白纤维型。它的商品名是能全力,TPF是个复方制剂,组分有水、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麦芽糊精、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总体来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都已经包含在内了,按每瓶500ml计算,含有能量750Kcal(1.5kcal/ml),由于成分的原因,TPF呈现出黄褐色乳状混悬液,味道微微带甜,静置过后液体上层有脂肪层析出,下层会有少许沉淀,振荡后,出现少许附壁物和析出物是正常现象。
结构决定性状,性状则就决定用途,所以,我们往往将TPF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是部分正常,却又不能或不愿进食的患者,比如说厌食相关疾病(代谢应激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厌食症、恶病质等)、机械性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吞咽困难、颌面部损伤、上消化道阻塞等)、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脓毒血症等)以及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营养补充等,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在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液体平衡,以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以补充膳食纤维素排泄所带走的水分。
关于使用方法,可以口服和管饲,临床多用于管饲喂养,置入喂养管务必要达到胃部或者十二指肠或空肠上部。一般正常滴速可以达到100-125ml/h,先慢后快,具体用量和流速由医嘱决定。以下是经验用法,可供参考:
一般患者:2000kcal/d则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高代谢患者:2000kcal/d;
初次服用,从1000kcal/d开始,耐受不良,则从500kcal/d开始;
打开前,先摇匀,不宜稀释,无菌操作。
相反的,TPF也有许多禁忌症,像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感染、过敏、先天性代谢障碍、顽固性腹泻的患者就是不能用TPF的,当然了,在使用TPF的过程中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其次,要注意不能用于1岁内的婴儿,1-5岁也不宜用TPF做为单一营养来源,在护理上,如果是要求低渣或无渣饮食患者,则要提醒医生,不宜选用TPF,切记切记,严禁静脉输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提一下,要求密闭常温(10-30℃)保存,已打开的应在4℃下保存,最多24小时。
在了解了TPF之后,我们再对照着来看SP,就会融会贯通了。
肠内营养混悬液(S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普力,它的主要成份是水,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与TPF相比,少了膳食纤维素。则它的适用范围除了和TPF是大致相同外,在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比如胰腺炎、胃肠道炎症、短肠综合征等疾病上,我们优先选用SP。
用法和剂量上,和TPF一样的可以口服或是管饲,由于主要成分是水,又没有纤维素,所以较TPF更为稀薄,即使没有鼻饲泵,也可以自行流下,同时,也要增加对患者的给予量,正常速度也是100~125ml/h(开始时速度宜慢),剂量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医嘱而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
一般病人2000Kcal(4瓶)/d;
高代谢病人4000Kcal(8瓶)/d;
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最好从1000Kcal(2瓶)/d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
SP也是在室温下使用,打开前先摇匀,不需要稀释,无菌操作。 由于成分的不同,所以TPF所携带的不良反应,SP则没有,本品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胃肠道耐受能力差,易于腹泻的患者我们常常选用SP。同样的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小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也是不能用SP的,此外无其他禁忌症。因此在这里最需要提醒的注意事项就是和TPF一样,不能经静脉输注。
感谢作者何松锦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