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针刀医学第一讲  讲者:罗继文老师

介入医学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9-02-03 · 来自 Android · IP 甘肃甘肃
204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1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兰大疼痛培训讲座第二十七期

针刀医学第一讲  

1.针刀医学概念和内容

2.针刀四大基础理论和六大组成部分

讲者:罗继文老师

记录整理:郭刚


(1)谢谢郭老师给我这个讲课的机会,我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社区医院的针灸科医生,从事针刀治疗十余年,今天我给大家讲针刀医学概论和针刀的四大临床基础和六大理论。


(2)我们讲针刀医学概论,先从针刀这个医疗工具使用者现状来说起,做一个开场白,针刀医生大多是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或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把针刀治疗作为一个医疗方案的补充备用手段,很多非专业的针刀使用者通过不系统或者是碎片化的学习,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和疗效都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所以在掌握原专业基础上,还要有中医经络理论,神经分布理论,从哲学的高度等系统化的学习理解针刀的专业知识,当一个合格的针刀医生并不容易,而不是那痛扎那那么简单,很多时间要打破原有的思维,追问深层背后的原因,正所谓不破不立。


(4)比如针刀松解是针刀使用者最常提及的一个治疗的目的,认为松解就是把黏连、挛缩、结疤、瘢痕的组织通过针刀松解开来,在临床中有的效果很好,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上述的病理因素就是黏连、挛缩、结疤、瘢痕病理因素是让软组织短缩的一个结果,既然有组织短缩就一定有组织被拉长,这些比如说那个刚才就是和这个病理的组织,拮抗的组织它被拉长,针刀通过松解拉长的组织,有的甚至直接松。


(5)有的甚至直接松解拉长的组织,最终症状解除的很好,这是因为什么呢,应该怎么去解释呢,实际上针刀松解的核心的目的是让肌肉恢复各种收缩能力,让软组织恢复到正常相对的动态平衡,松解不一定是等于拉长,松解是改善肌肉软组织营养的必备条件,被拉长的肌肉同样需要松解,粗针刀很多情况下更易达到一个松解的目的,通过改变思维了解深层次的原因,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


(6)所谓小针刀,大气候,针刀使用者早期存在就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不灵的局面,很多的时候疗效不好,很多医生总会想到是不是我的手段不足,而不考虑对疾病的认识有无问题,有没有不足。


(7)因此,有很多人因为感觉到疗效不好,对针刀失去了信心,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在于个人,实际上针刀技术要是掌握好了还是很好用的,医者意也,意就是意思的意,是指意念养成习惯,领会核心的东西。又有说医者易也,容易的易,易就是一个变化的意思,没有一个疾病是完全相同的。


(8)我们针刀操作者在临床中要细化一个疾病的病理阶段,选择适宜的治疗的手段,效果才会好起来。


(9)针刀的属性,在西医来讲,它的取向是高精尖,处在一个发展的一个阶段,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很多超声下针刀,就是所谓的可视化针刀,超声下做针刀,在C臂下操作针刀,中医的就是针刀属性,它是取向于简易普,也就是说我们临床大多数的医生,特别是临床基层的这些医生。就是取向与简易谱,这样你先学,但是它很实用,实际上就是如果你要是做好了,不管是你是中医医生还是西医医生,你走的是高精尖的路线还是易广普,还是简易普的路线,到最后的效果都差不多,或者说效果是一样的都能解决问题,只要是针刀的适应症。


(10)现在就是人们喜欢走简约的道路,简约是的就等同于科学,简约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我们针刀人应该向简约的方向去走。针刀是工具,解剖是基础,理论是灵魂,使用工具的是人,器在手,人借器威,意在手,意借手灵,所以我们从枯燥的针刀基础理论,我们开始学习。


(11)针刀的概述就是针刀医学是基于现代化针灸学和外科技术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了针刀技术至今,针刀技术已经发展成针刀医学,近年来针刀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针刀医学理论得到不断的充实,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就是为针刀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这其中许多针刀人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12)针刀是集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者的特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人体组织,然后完成切开牵拉机械刺激等一系列操作的器械。


(13)针刀疗法是在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以针刀为主要的工具,以解剖位支撑,参考外科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疗法,针刀医学是以针刀医学的理论为指导,以针刀器械为工具,以针刀疗法为手段,来防治疾病的新兴学科,是研究针刀疗法的作用效应、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针刀医学是医学的一个新兴的一个分支,并非脱离中西医凭空产生的一门新兴医学,而是以现有的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创新发展而成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医学分支学科。


(14)下面我们讲针刀医学的一些内容,第一个就是针刀的基础理论研究,早期曾朱汉章教授提出了针刀的四大理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基础研究,人们对软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病变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指导针刀治疗,正是来自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此外人们也在逐渐展开针刀疗法对病变组织器官的作用效应、作用机制、作用规律的研究,这个结果也必然成为针刀治疗指导的一些理论。


(15)应用的解剖学研究,针刀医学所需要的解剖学包括那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解释针刀治疗机理和指导针刀治疗操作,针刀医学常以软组织为切入点,治疗过程的基础是穿刺进去,一个闭合性的一个松解术,因此要从软组织与神经、血管、骨关节的关系角度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针刀治疗的一个机理。


(16)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表面解剖学、触诊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手术入路解剖学,这些研究并不是针对针刀治疗,虽然可以为针刀治疗提供帮助,但仍不能完全解释针刀作用机理和指导针刀操作,因此针对针刀医学临床实际需求进行解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针刀医学的重要内容。


(17)你们再看看针刀器械的一些研究,针刀作为一个新兴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工具得到了很大的改良,从质量上从它的形态上都有不少的改良,针刀器具是针刀治疗所依赖的主要工具,对于针刀治疗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针刀器械是朱汉章先生用注射针头发展来的,通过广大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用途甚至不同流派的针刀器械,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方便治疗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针刀的器械不断得到改良,比如说近年产生的专门用于治疗腱鞘炎的镰型针刀和推针刀。


(18)用于骨减压的骨减压针刀,用于临床使用的那个双柄针刀,也就说临床带教用的。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在探索,针刀治疗的辅助设施,辅助设施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提高针刀治疗的有效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针刀刺入的准确性,有的人提出了不同的针刀可视化方案,比如说利用计算机模拟人体介导,进针路径已经用x线或者超声导进针刀路径,为了那个提高针刀治疗的便利性,有的人还设计了针刀治疗床和治疗仪,还有针刀专用的手术套装。


(19)针刀医学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填补了就是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之间的空白,对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而言,一般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疗法有制动,用非甾体体类药物,针灸推拿局部封闭这些,如果保守疗法效果不佳,过去只能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的方法痛苦比较大,对组织损伤也比较大。针刀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结合,针灸针刺伤口很小,但是切开和分离的作用很弱,手术刀切开分离作用很强,但是创伤也比较大,针刀能够完成一定的切割和分离操作,又不会带来普通外科手术的创伤。


(20)因此可以认为针刀吸收了二者的长处,同时又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可以说针刀治疗技术是介于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之间的一个准手术疗法,针刀手术出现以后,弥补了在治疗运动系统损伤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之间的空白,也为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治疗带来了一个新的一种选择。


(21)针刀医学立足于中西交汇,成为中医技术就是现代化的一个典范,中医筋筋痹症与现代化医学系统慢性损伤相对应,筋筋刺法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松解术相对应,针刀医学是中西殊途同归的交汇的地方,针刀医学立足的是中西交汇点,从中西各自的角度看同一个疾病,通过就是中西医各自的技术相互融合的一个新的一个技术。


(22)下面我们讲一下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现在很多人都不关心针刀的基础理论,不论是针刀界内人士,还是针刀界外人士,都不太注重这个针刀的基础理论,实际上还是很有必要的。


(23)针刀的四大基础理论,我先说一下是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骨质增生理论,经络理论,这四个是针刀的四大基础理论,实际上现在还有很多,比如说弓弦力学和网眼理论,还有别的很多。


(24)我们从针刀的闭合性手术理论来说起,针刀的就是四大理论基础第一个,闭合性手术理论,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的一个手段之一,是指作为医疗或者是诊断疾病,就是刀剪针为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用于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治疗,传统的外科开放性手术要求手术术野足够清晰,通常要求足够大的手术切口,较大的手术切口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切口越大,就是患者痛苦越大,出血越多,感染风险机会也就越大,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尽可能减小缺口。


(25)比如采用腹腔镜技术切除阑尾和胆囊,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病,在这些基础上经过不断优化改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小切口闭合性手术技术,这就是针刀技术。


(26)闭合性手术技术,以人体运动系统病变规律和解剖结构为依据,在非直视条件下,通过小切口进行某些类似的手术操作,具有痛苦小,切口小,感染风险小,术后无需缝合这些优点。针刀闭合性手术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切口小,二是非直视手术,有些人也称它为盲术,第三个是技术操作有限,针刀的刃宽是毫米级别,通常是在1-3mm,所以针刀刺入皮肤和各层组织后留下的创口也是毫米级别,大多时候只有1mm左右。


(27)因为针刀闭合性手术切口小,不可能像一般手术那样肉眼直视手术视野,至少现阶段也不可能有普及像内窥镜技术一样的通过监视器直视手术视野,所以只能在非直视的条件下完成,非直视条件下,针刀对手术部位操作的准确性肯定不如直视条件下,而准确性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质量安全,这个特点既是优势,也是不足。优势是指伤口小,对人体打击小,不足是指非直视条件操作位置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施术部位包括体腔内的内脏等人体深层组织器官。


(28)第二个是关于就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就是针刀医学的第二个基础理论,关于软组织慢性损伤的理论。


(29)而是对体腔外相对层次较浅的运动系统的肌、肌腱、韧带、筋膜病灶为主,同时针刀技术操作的前提是对运动系统解剖结构熟练掌握,一般外科手术术式多样,比如说有切除术、移植术、成形术、重建术、清理术等,而针刀的技术只有切开,牵拉,机械刺激三种直接作用,比一般外科手术少得多,能够处理的病灶类型也少得多,但这并不代表针刀的技术的适应症少,因此我们要提示大家针刀技术需要严格的筛选适应症。


(30)一般认为人体的肌、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统统的称为软组织,软组织范围广泛遍布人体全身上下,重量占人体的一半儿左右,软组织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担了一部分运动功能,所以在受到各种伤害的机会比较多,软组织损伤以后,在多数情况下纤维性修复形成于软组织不同的纤维结构,同时人体软组织会发生适应性改变,比如说筋膜和韧带的钙化,软组织纤维性改变和适应性改变可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这些导致了致病的因素。


(31)人体的运动系统软组织主要承担运动功能,因此探讨软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离不开人体的力学,人体的力学是利用相似的机械操作和物理定力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活动的科学,它基于人体的生理解剖,理论物理学的一些认识,研究人体的运动器官的结构,功能和运动的规律,从而指导人体防护与保健,力学原理在人体的活动中,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人体的生理结构恰到好处地包含着许多的力学原理。


(32)比如说人体机械运动的基本的规律,骨骼肌的杠杆的作用,人体的平衡和稳定,合力和分力,总量和质量,流体力学热力学,以及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静态学和动力学等等,包含了很多。


(33)当人体软组织发生纤维改变,或者是说适应性的改变的时候,组织的力学性能就会发生改变,直接将这些影响运动系统,甚至运动系统以外的力学平衡,到目前为止就是针刀治疗的疾病着眼点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通过对软组织病灶的干预来调整人体的力学平衡,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说针刀医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从事人体软组织和人体力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性。


(34)第三个就是针刀医学的四大理论基础,第三个是关于骨质增生的一个理论,骨骼能承受骨组织的机械应变,并具有适应这些功能需要的能力,骨骼结构受应力的影响,负荷增加,让骨增粗,负荷减少,让骨变细。所以骨折再塑过程中也遵循这一规律,骨折后如果有移位,就是在凹侧将形成一些骨痂的形成,其内部的骨小梁将沿着压应力的传递方向排列,而在凸的一侧有骨的吸收,骨力达到一种最佳的一个结构,就是骨骼的形态与物质受个体活动水平的调控。


(35)使之足够承担力学的一个负担,但并不增加代谢运转和负担,软组织张力增加。可以刺激其在骨上的附着点形成一些骨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骨刺一般是在关节的边缘处形成,应力高的地方形成。


(36)在临床中骨质增生或者是说骨刺,对它的发病原因普遍说都是退行性变,就是所谓退行性变就是骨骼老化退变,但是这个理论有好多临床现象就是没办法解释,比如说许多年轻人的踝关节、髋关节、腰椎、颈椎等部位,也可能有骨质增生的现象,许多患风湿或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他们的关节常有骨质生,这些和老化退变联系不起来,如果把骨质增生或骨刺作为一种疾病,那么中国就是有很多人骨质增生很严重,但是临床并没有症状,这个该怎么去解释。


(37)所以说骨质增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临床中针刀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运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对骨关节炎进行了病因进行了研究,证明骨性关节炎,小的叫骨质增生,大的叫骨刺,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通过观察发现,凡是有骨关节炎,或者是骨刺生成着,大多都有:第一,就是关节扭伤史,但是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第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史,软组织变性,挛缩;第三,关节内骨折;第四,就是与罹患关节有力学关系的骨干的一些畸形。


(38)第五就是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行关节炎; 第六就是单独的较大的一个骨刺,必然是某一个软组织,大多数是韧带和肌肉的一个附着点; 第七,就是下肢的膝、踝关节有内翻畸形这些,也就是力线失衡了。第八,年老体弱的肌力下降,颈胸腰椎出现了骨质增生。


(39)就是这八种,我们看看就是从临床上分析,就是得到了就是关节扭伤,没有得到恰当的一些治疗;关节扭伤,不仅是软组织损伤,而且关节也必然有错动,就是中医说的这个骨错缝,这种骨错缝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受拉力拉伤的一侧人组织松弛变长,受压力压缩的一侧必然屈曲变短,时间久了,这种骨错缝就被固定下来了,这种骨错缝的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复杂,旋转转侧方就前后均有可能发生。


(40)人体的任何一个关节都不是一个平面相连的,关节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但对于关节面也都很吻合,就像牙齿一样,很少有平面接触的,大多数都是长短不齐,厚薄不一,前后倾斜,但是你咬合的时候,它都很吻合,要是不吻合的话,它是不是不能嚼东西。当关节骨错缝以后,关节就不那么吻合了,有的地方负担重,有地方负担减轻,甚至不负重了,但是关节承受的压力没有改变,有的甚至还会增大,负重区受理的力量就会大幅增加,关节面的每一部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压力是一个常数,不能承受部分的压力,按照压强定理公式,我们就知道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1)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骨错缝以后关节内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压力没有变,但是压力部分的压强增加了,关节软骨不能承受,必然将大量的软骨细胞被压坏压死,所以关节错缝、位移不需要很大的距离,也许可能只要0.5mm以上就可以造成就是骨错缝,出现不平衡的一个力出现。


(42)当软骨细胞,不能承受超长的压力受到破坏压死的情况下,就是出现压坏压死的情况下,就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当压力,当人体的代偿能力范围内人体通过自身的代偿保护机制,把大量的钙、磷输送到的受压力破坏的地方,加强软骨的强度,抵抗超长的压力,就是产生了一个骨质增生的现象,这种持续的时间越长,骨质增生越明显,大的就叫骨刺,另外就是根据压电学原理,就是骨质受到压力越高,局部电位也会越高,可以造成成骨细胞活跃,刺激骨细胞增值,高压力部位就会形成异常的骨,也就是说我们说的骨刺。


(43)第二个就是超长的压力越过人体代偿能力的范围的情况下,人体不能代偿了,就会出现关节面的是坏死,这种情况很多,骨头坏死,膝关节的坏死,但是这种坏死只限于关节表浅的部位,绝不像感染性结核性之类向深部的一个浸润。


(44)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扭伤的关节发生骨质增生或骨刺是力平衡引起的,也就是说骨质增生,或骨刺的发生了根本的原因,就是力平衡失调,用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临床中骨质增生和骨刺这一病理现象。


(45)还有就是关节附近的软组织损伤,这种损伤大多数是慢性的,或急性损伤以后慢性期,慢性软组织中的肌肉韧带挛缩是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挛缩的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使它受到到超长拉力的牵拉,引起肌肉或韧带的损伤,甚至少量的肌纤维就被拉断了,这个每块肌肉或韧带被牵拉状态下,两端的肌腱和附着点是处于应力最集中的地方,所以肌肉长期在被紧张的牵拉的过程中,两端的肌腱及其附着点就可能被拉伤,这时候人体的代偿机制,就为了加强肌腱的附着点的强度。


(46)避免它们被损伤,就将大量的钙质和磷这些输送过来,也形成了一个骨刺和肌肉的一个钙化骨化。


(47)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这两个病,要是得不到正常治疗的话,正确的治疗的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就会炎性渗出、水肿、坏死、增生,造成病理性损伤,出现机化、瘢痕、黏连、挛缩,使关节内外及周围软组织的力学发生了改变,形成压力过高的点,以及拉力过高的肌肉韧带附着点这些地方出现骨质增生和骨刺,在这里骨质增生的原因,仍旧是力平衡失调,而不是关节炎病本身的造成的。


(48)根据这些病因学的理论,我们将骨质增生进行分类,就是有压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拉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张应力过高引起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纵轴方向和作用力都是一致的,作用点当然就是在骨质增生的地方,力的大小是指超过正常的一个身体范围的一个力。


(49)下面我们讲一下就是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的第四个,就是经络理论,经络理论就是中医的了,它是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表里,行气血,通阴阳,就是内盖脏腑,外濡腠理,保卫机体,抵御病邪。


(50)针刀刺入人体组织,与普通的毫针刺入人体的穴位有些类似,都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为渠道,来进行一个全身的一个调节。


(51)现代生理学认为只有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才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达到经络这种调节的功能,于是人们提出了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学说,推论经络系统与神经体液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神经是指神经末梢到达大脑皮层的完整的系统,体液就是指来自体内外所有的内外分泌腺,可以借血液循环运行或自行参透的一切化学物质或代谢的变化的总称,经过对全身的调节功能和针刺穴位引起的各种效应,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反射或者神经体液这些综合性调节功能实现的,这些可能就是经络的功能和物质的一些基础。


(52)提到经络肯定要提到一个经筋,经筋是可以束骨利关节,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通关过节、松筋散结、沟通表里、贯穿上下关节、通过水海,调节情志,保证躯体正常活动功能,而且一般都分布在比较浅部,就是经筋理论,现在就是认为它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具结于关节或者骨骼附近,有的进入到胸腹腔,但不属于藏络。(络缀形体,著藏经络、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应天序、护脏腑,联属关节,主司运动。体现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53)经筋的一些现代认识我们看看,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经筋与人体的浅表的肌群、肌腱分布和巡行路线就是十分相似,同时就是十二经筋的结、聚、行,与肌肉和其他关节处的固定点就是密切相关,就是经筋与一些神经的走形和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比如说就是手太阳经筋与现代刺激尺神经干的一个反应是一致的,足阳明胃经的主治证候与现代面神经瘫痪的表现相似,所以认为经筋是指四肢躯干部与十二经脉相关的皮下的浅筋膜肌肉肌腱扔。


(54)关节囊、滑膜、椎间盘、神经等组织的一个总称,就是现在国外也非常流行的这个经筋的学说,对它很感兴趣,先后提出了肌肉链,肌筋膜链,解剖链,肌筋膜经线这些概念。


(55)全身的筋膜系统是一个网络,网络意味着相互连接和相互影响,尽管每块肌肉都可以独立发挥作用,但是分布于经筋网络中的肌肉,可以通过筋膜网络影响到整个的全身的一个结构,特定的肌群在筋膜的相互贯穿和连接下,整合形成有迹可循的就是肌筋膜链,这些肌筋膜链的神经系统的协调,控制着人们的姿势和运动。


(56)像阿氏穴,触发点及痛点、版机点,就是这些,都认为是和经筋是密切相连的,触发点和中医所说的阿氏点和痛性结节索条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其周围的肌肉处于紧绷感,体表可以触及到硬结索条,称之为紧张带,针刺或触及紧张带上的触发点可以引出疼痛、牵涉痛,这些反应,这些疼痛与患者主诉的疼痛感相似,按压可加重已存在的痛点。


(57)触发点累及的肌肉,活动的长度短缩,关节受限,受累的肌肉可以出现一些假性的肌无力,但是肌肉并没有萎缩,比如说触发点中表现出来的肌肉可触及的结节、索条上的敏感压痛点。


(58)现在很多人提出阿氏穴可能就是中央触发点,或者是附着的触发点,此时阿氏穴可以定位挛缩的肌小节,很多医生通过比较认为西方的针刺疗法触发点与传统的针灸腧穴之间,在解剖部位临床组织以及针刺的引发的线性的传感方面都十分的相似,针刀医学理论与经筋理论和阿氏穴理论联系,认为以痛为疏,包括自发痛和按压痛,从形式上没有规定的部位,也没有穴位的点的一些名称。


(59)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这些痛点不仅能治局部的病痛,还能治远隔的一些病痛,比如说治头病可以治足,腰痛可以治腘,联系到中间可能有一些相互通路的一些存在,其实人们以线为基础的系统分类,就是经络以点为线,以线为面,就是经筋。阿氏穴是以点,经筋是以面,当一点或几点出现慢性病变,久而久之其所在的面的整体力学平衡被打破,这样发展成为一个经筋的一个病变,经筋理论以痛为束的阿氏穴理论以及局部肌肉关节筋膜神经血管这些解剖学说,认为人体的各个经筋是肌肉滑离是正常的生理解剖状态。


(60)而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出现纤维化、增生、硬化、钙化、骨化,和局部的结缔组织肥厚等病理改变,就是出现了筋痹、筋节,机体运动关节的力平衡和经络、经筋出现异常,表现为就是筋节牵扯,就是臂痛关节活动受限,这些运动功能的一些障碍。所以说以痛为束也是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定点取穴的方法之一,也是针刀治疗基本定点方法之一。


(61)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针刀临床工作的优势主要是寻经筋确定病灶点,比较方便快捷地解决了针刀治疗的关键难题,就是定点的问题,经筋以解剖学为基础,以中医经筋理论为指导,通过望闻触按压,寻找这些筋节点或者是阳性病灶点,应用针刀进行解筋以达到就是治疗的目的,使针刀的定点技术和疗效水平得以显著的提高,这样也可以在临床中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不是一次光是这一种方法为主的,前面我已经说过这个。


(62)说完了针刀的四大基础理论,我们下面讲就是针刀医学的六大组成部分,分别是:第一针刀医学病理学;第二,针刀医学影像学;第三针刀医学手法学;第四针刀医学诊断学;第五针刀治疗学;第六针刀护理学。我们一一的简述,因为时间关系,只能一一的简述,大家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在临床中按着这个思路,你要是说是把这些都理解了,针刀的水平会很高很大的一个提高。


(63)第一个我们讲一下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针刀医学在研究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生命活体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像研究这个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时,不能只注重它的炎性反应以及在组织损害时它的细胞内外电位的变化,这些表面性现象,还应重视人体是一个生命活体一个根本特性,人体组织受到伤害以后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直至软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为止。


(64)当伤害超过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限度以后,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需要借助外来因素来干预,促使人体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功能加强,达到最佳的状态,目前存在一切的医疗手段,说到底都是借助外来因素来进行干预的,但是这种的干预不可以过度使用,必须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否则就会造成一些不良的一些后果。


(65)我们知道就是力学因素对人体能够产生的影响。就是很多疑难病,真正的病因就是力学因素,过去我们只认识的力学因素能够使人体造成损伤,就是一些损伤性的一些病因,大多数的局限在明显可见的范围内的损伤范围内,对那些隐性的力学因素所造成的疾病以及病理变化,知道的很少,这些疾病的病因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当然也没有恰当的一些治疗的方法,这些部分疾病成了疑难病,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人体的力学因素和人体的生理关系。


(66)这些病因都是和的力学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67)不能孤立地看到对人体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体对不正常的力的状态的一个反作用,这个反作用就来对抗不正常的力学的状态,使之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和进一步的伤害,针刀医学从力学因素的角度发现,疑难病症的原因,比如说骨质增生,骨化性肌炎,心肌心血管硬化这些病因。


(68)关于疾病的就是一些就是往好里发展的一些问题,也就转归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中要重新的认识,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只注意将疾病治愈,病变已经停止继续伤害人体,但是致病因素已经排除,很少注意到疾病被治愈后有关脏器的功能,有无影响对人体整体的身体状态,有没有什么影响,对人体的工作能力有没有影响,治愈的标准应该是保证人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不受伤害,有关脏器关脏器的功能和人的工作能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将致病因素排除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69)你要真的能达到上述真正是治愈的目标,除了对治疗技术进行就是改造提高外,还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特性,治疗是引导和帮助人体强大的自我调节生理功能,战胜疾病,而不是代替或者影响人体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尽量少用或不用那些伤害性比较大的治疗的一些措施。


(70)针刀医学它的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建立在这个平衡的身体状态下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让人体恢复身体状态的平衡,比如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是恢复它的平衡,治疗骨质增生是恢复它的力学平衡,治疗一些内科疾病是恢复它的代谢平衡、体液平衡、生理平衡,治疗外科疾病是恢复它的局部组织间功能的平衡。


(71)朱汉章老师给针刀医学的特点做出一个定论,概括起来针刀医学的核心就是平衡两个字,这个是真知灼见,说到骨子里了!!!


(72)然后我们说一下就是第二个组成部分,就是针刀影像学,针刀医学影像学,影像学在针刀医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选择针刀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确定针刀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很高的一个就是治疗价值。


(73)针刀的四大理论基础之一就是闭合性手术理论,就有八个理论,有八个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微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不仅是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基础,也认为是认识一些疑难病提供了解剖的根据,这些根据为针刀医学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比如就是微观解剖学所论及的有关脊柱椎体解剖结构的细微部分在影像学影像上的反映。过去都是我们被忽略的盲点,现在我们就可以根据解剖结构,这些细微的特点,观察到影像学的一些细小的一些变化。


(74)我们知道这个地方它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去做它。可以见通过间接的影响它,来进行一个治疗。


(75)这些恰恰就是我们过去没有找到一些疑难病的真正的病因,具体的微观解剖学揭示的,就是寰椎后弓后侧的和枕骨大孔之间,后面有一个寰枕筋膜,就是项部深筋膜一个微小增厚的情况,寰枕筋膜是被我们长期忽略的一个解剖结构。当它长期劳损发生挛缩的时候,将枕骨大孔后侧和寰椎的后弓给拉近了,甚至靠拢,影像学反映的就是寰枕间隙的后侧间隙,就是颈椎的侧位片和低头位片变窄或者消失,我们就明白了它是颈椎病引起严重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


(76)针刀影像学对X光片CT这些什么都有一些新的一些认识,过去我们对x片读片的时候产生一个误区,只注重形态的变化,而忽略了相对位置上面的变化。比如说就是对颈椎片,主要看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骨质增生的情况,颈椎外的情况,最近盘突出的情况,病理损害的情况,而很少注重颈椎之间各个部位相对位置细小变化的情况,大量的临床证明实践证明,许多颈椎病和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的关系都是不对等的,甚至是没有关系的,而许多颈椎病真正的病因恰恰就是棘突间距、横突间距、寰齿间距这些。


(77)寰枕关系间距,颈椎椎体前后左右上下平面这些位置改变,这些造成这个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x线读片的时候必须改变过去的观点,不要光注重形态的改变,而忽略相对位置的改变,相反应该把重点放到位置改变,还要结合针刀医学的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这样这个理论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78)针刀治疗骨关节病以及骨关节病引起的相关疾病,所以能做到疗效高而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与针刀医学关于影像学的新认识是分不开的,具体要是一个一个的讲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在这简述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关注的就是针刀医学,从针刀医学角度关注放射学、像核磁、CT这些,都是有新的一些认识的。


(79)下面我们讲一下针刀医学的手法学,我们简述一下,就是它的六大组成部分第三个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手法学是以现代医学解剖学病理学为基础,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精细入微、疗效可靠的一整套的手法治疗学体系,它的手法有别于传统手法,不同的病具有不同的病理、不同的理论基础,全套手法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上面的,针刀医学说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一个物理治疗。


(80)针刀医学将徒手治病的理念和现代医学解剖学病理学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针刀医学手法学,它的意义就是不仅是手法学更加精炼,准确简练迅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1)它和这个手法,首先我们就知道它和力的三要素有关系,就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就是根据身体情况、病的情况和治疗部位的结构来决定的,比如说我们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时候,用针刀把腕横韧带松解开后,要想使腕管立即宽松,而不压迫就是管内的神经血管肌腱,要想治疗好这个病就必须立刻配合手法,让腕关节过度伸,背伸,背伸的时候张力和屈肌腱被拉长,使腕横韧带迅速拉长,从而达到一个治疗的一个目的。


(82)针刀医学手法学的研究力的方向时,更是非常的一个精确的,我们还以腕管综合征为例,做手法的时候,除了选择就是按背屈的方向,选择其他任何方向都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也不符合生理病理和解剖,针刀力学的那个另一个含义就是指针刀治疗后配合的一种治疗的方法,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手术,它与开放性的手术不一样,在大多数场合下需要手法来,配合解决针刀术后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配合治疗,因为如果没有针刀治疗,单用手法治疗大多数是不能奏效的,而这种配合有时是必不可少的。


(83)针刀医学手法是针刀闭合术后,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病变部位解剖学的特点和力学的规律,医生以手的特殊作用力,作用于人体的一种辅助的一个治疗的方法。


(84)其实任何一个就是组成部分,足足都可以讲上两节课了,我们这次只能简单的讲一下,下面我们讲一下针刀医学的诊断学,针刀医学诊断学既有中医学方面的内容,又西医学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是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是融合中西医理论于一体,并加以创造而形成的,它的诊断方法既吸收了中医的行之有效对诊查疾病非常实用而又简单的简单的诊断方法,又吸收了西现代化的各种诊查手段,这样对于疾病的认识既能宏观准确的把握,又能精细入微的治疗,在应用中医的有效的诊查方法之时,就是以科学为指南,运用西医的现代诊查方法。


(85)时时注意宏观总体的把握,把握病情,实际上它包括了望诊、触诊。


(86)视诊、望针、触诊、叩诊,都实际上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我们稍微把那个就是叩诊来说一下。就是我们叩击痛,就是用指叩击的病变相应的体表部位,如果他能产生疼痛,我们根据叩击的部位不同,叫患者取相应的体位,检查者左手覆盖在叩击的部位,右手垂拳均匀的力量向手背叩击,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和其他的变化,有点类似接着检查肝肾功能的疾病,有些比较浅表的部位,也可以用手指三指或者是一个直接叩击,比如说胸骨叩通这些检查。


(87)还有就是腰部的一些深层的一个疼痛,它和那个就是活动这些有关系,表面扪不到,就是按压也按不到,叩击痛,像那个骶髂关节、髂腰韧带骶髂韧带的地方,叩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深层的一个疼痛,还有那个就是深层的关节囊这些地方要是有病变的时候你深部叩击也能发觉疼痛,也可以作为一个定点,作为一个重要的一个指标。


(88)下面讲第五个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治疗学实际上我们的就是讲了那么多,它是核心的核心,这个我可能后面要要是有机会的话给大家就是单独向讲一下,但是这里面针刀医学治疗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一个治疗学的方法,它有别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和传统的中医学治疗,它有四大部分组成,针刀为主手法为辅,器械辅助药物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就是针刀治疗,就是它的四个组成的部分。


(89)针刀不仅有针的作用,还有刀的作用,针和刀的作用,针和刀综合的作用,调节各种平衡的作用,比如说调节局部的能量平衡,调节力学的平衡,调节人体体液的平衡,使人体生物电恢复平衡的作用,激发生物电转成电能的作用,促进局部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得到平衡这些作用,所以说它的包含的内容很多,回头我可能会专门地讲,要是有机会的话。


(90)最后一个就是针刀医学的护理学,我们知道护理学在临床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关系到治疗的一些成败,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刀医学护理学也是以这两点为出发点,一个是要保证手术的治疗成功,使疾病达到治愈,第二个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91)针刀医学护理学的特点,它不是不仅是简单而痛苦小的问题,在针刀医学基础原理的指导下,它能够使疾病病程缩短,使其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恢复到未患病之前的一些状态,这个就是针刀医学护理学的最大特点。


(92)针刀医学护理学的指导原则是:在全面吸收现在中医西医的基本护理方法后,在针刀医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一些护理操作规范,这些护理方法在过去的中西医护理的教科书中都是没有的,在内外妇儿各方面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形成了针刀医学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在患者的体位、活动范围、活动姿势、活动强度、活动时间、功能锻炼方法等等在每一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精确的要求,必须精确的要求,对于治愈、彻底治愈某一种疾病,有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


(93)这也是反复通过临床的实践提出一些不必要的护理要求,尽量减少患者就是执行护理要求中的痛苦,然后再进行规范。所以针刀医学护理学,就是要求就是医患人员,必须很好的执行护理的规范,它的重点就是颈椎病、腰椎病、胸椎病、整形外科这些等等就是针刀医学护理学的范围。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肩周炎的术后护理。


(94)就是做完针刀以后,肩周炎的护理,肩关节在做完针刀手术和手法以后,比如说我们第一天要让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内收,做这些动作,每天做三到五遍,每次都要让他达到最大限度,但是每遍活动后不超过三次,一定要记住次数不能过多,第二天开始到第七天,我们直接足额逐渐增多,就是活动的频率,就是比如说每天可以增加十到二十遍,每一遍的活动可以增加多一些,比如说到二三十次,护理治疗到位,就是很多,就是一周到十天左右,肩周炎就恢复了。


(95)啰里啰嗦说了很多,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针刀四大基础理论和六大组成部分,是我们针刀人,你要是说想就是提高这个针刀疗效,很多东西你要把它规范化,然后给他那个临床中很好地执行,它的疗效会突然提高,很多时候疗效不高不一定光是操作不到位的事情。和这些护理,和对这些你操作时的这个理念,就是你治疗的部位,选择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好吧,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聆听!


回复14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