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化内镜控镜能力
浅谈消化内镜控镜能力
最近科室里年轻同事问我,怎么样才能做好内镜,其实我也只是一个刚入门的熟练工,刚好家小都回宁波过节了,可以有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正好在看Ohata K的书,对其描述的控镜手法深表同感。
临床工作这么多年,算是个半老郎中了,诊疗规范什么的,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需要按江湖大佬们的说法去做就行了。说到江湖,其实内镜也是江湖,门派众多,高手如云,各有内功心法,独门绝技。但最终都绕不开一点,控镜能力。控镜是一门艺术,决定了你的高度。狭隘地说,看一眼持镜,就能知道术者的道行。举个例子,刚学内镜时,旋镜是左手大幅度摆动;现在左手轻微晃动,主要用右手。
谈到控镜能力,最重要的当然是持镜了,至于调整空气量、运用附件帮助暴露视野、利用内镜长轴的予盾运动之类的,我就不去细述了。消化内镜没有一套绝对的持镜手法,其实做不同的项目时,持镜手法有的时侯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普通胃肠镜检查时左手只管操作部、上下钮,右手只负责镜身的进出和旋转。
放大内镜时,因为焦距棒的原因,左手大拇指要更多地完成调焦功能,只能把固定上下钮的任务交给无名指。
内镜操作一般都不锁定固定钮,但ERCP常常需要固定旋钮。虽然我做了将近十年的ERCP,一开始我也是锁钮的,后来慢慢我都不锁定旋钮了,我觉得不锁钮更方便。但是我们的King 龚 反复强调要锁钮,可能是因为我还没远达到那个层次,控镜不到位的原因。
最有特点的持镜就是做大超的时侯了,我相信大家做内镜旋转都是靠右手的,但是做扇扫时,旋转是靠左手的,右手的职能只是托住镜身,维持镜身的轴线,适当地轻微进退镜。
上面讲的都不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求做这么多项的。最考验控镜能力的还是做治疗的时侯,相对于超声、放大、ERCP等来讲,最要求控镜能力的就是ESD了,因为ESD追求全程视野和层次。具体来说,控镜能力不外乎我们的双手,左手主操作部,右手主持镜身,但是我们只有左手和右手吗?不是的,我们还需左右手靠拢,充分运用拿双手合持的额外作用。仅仅这么说,太粗糙了,我们还需要把功能细分到手指上。
其中红色和蓝色是我们操作的难点,诀窍在于操作部是端着的,以前都是左手抓握操作部,现在要转变为左手掌托操作部,这里最好是有图示例,但是我没这个本事画出来。平时做胃肠检查的时侯,至少在做普通治疗的时侯,如果能养成这些习惯以后,将来做ESD应该就简单了。有些操作,年轻医生觉得很困难,但换成上级医生就能完成,说明这些操作并不是不能做到。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已,右手不碰操作部,不让助手进退附件,不让助手扶镜子。要做好这三点,就必须充分用好自己的左右手,这才是控镜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个人一点心得,肯定有很多谬误,千万当不得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