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滤泡淋巴瘤的发生、进展机制讨论

血液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8-03-15 · IP 福建福建
6360 浏览
icon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早在1982年,研究发现约90%以上FL患者B细胞发育在Pre-B阶段时已经有t(14,18)异位,这被认为是FL发生的第一次打击(N Engl J Med. 1982 Nov 11;307(20):1231-6)。携带这一异位的部分B细胞经过淋巴结生发中心的进一步发育,将来成为肿瘤组成的奠基者细胞(follicular lymphoma-like cells ,FLLCs),重要特征为BCL-6持续表达及AID活性。FLLCs由于过表达BCL-2,使其免于生发中心凋亡,从而离开生发中心,进入血液循环。这一理论的最好证明来源于骨髓移植供受者在移植后第7年,同时诊断具有遗传背景相同的FL(Cancer Discov. 2012 Jan; 2(1): 47–55)。需要指出的是:尽管FLLCs已经发生CSR,但其表面表达IgM(所谓的allelic paradox)。

       原位滤泡性瘤变(in situ follicular neoplasia,ISFN)、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duodenal FL,DHL)、滤泡淋巴瘤部分累及(partial involvement by FL,PFL)是目前认为可能是FL发展的早期阶段。其中,未经治疗的PFL患者约半数以上均发展为FL。关于FL是否均经历ISFN、PFL过程目前仍不明确。

滤泡淋巴瘤发生的早期阶段

img

FL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

1.表观遗传学改变:2014年,通过对10例FL诊断时及转化后的标本进行配对测序,发现表观调控基因(CREBBP, EZH2 and MLL2))不仅在早期即出现突变,而且比例较高达80%;相反,MYD88和TNFAIP3等突变仅在转化后才获得(Nat Genet. 2014 Feb; 46(2): 176–181)。

img

KMT2D(即MLL2), CREBBP 和EP300功能缺失突变导致转录抑制(表现为H3K4me、H3K27ac下降);EZH2功能获得突变导致转录激活(表现为H3K27me3增加)。

img

详细模式图:

img

表观遗传学调控失调的结果为:


img

2.异常激活的生存信号(BCL-2过表达仅是抵抗凋亡):主要是持续激活的BCR信号,下游的通路 NF‑κB, MAPK 和PI3K–AKT。值得注意的是BTK突变在FL中的意义仍在探索中(BTK抑制剂在FL中的反应率较低)


img

3.免疫逃逸

之一:CREBBP突变导致MHC II表达下降(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Mar 10;112(10):E1116-25)

之二:疱疹病毒进入中介体(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 A,HVEM)正常情况下与淋巴细胞表面的BTLA(B and T lymphocytes attenuator)作用,提供抑制信号。HVEM缺失突变发生在半数以上的FL患者(Leukemia 26, 559–562)

img

参考文献:Nat Rev Cancer. 2018 Feb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