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例讨论
患者周XX,男,17岁,因“反复鼻衄15年,关节疼痛3年,腰痛2天”以车床方式入院。
现病史:患者15年前(2岁)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鼻衄,家人送至医院以“鼻粘膜病变”治疗,效果不佳,7岁时发现腹胀,于当地医院诊断“脾亢”行“脾切除术”,术后患者鼻出血量较前减少,但轻微外伤后易出现皮下出血,瘀斑难以消退。3年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后累及全身多关节,呈游走性,以冬季明显,服用中药治疗,未再有关节疼痛。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四肢乏力就诊。
既往史:7岁因“脾亢”在外院行“脾切除术”,具体不详。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6℃,呼吸:30次/分,脉搏:108次/分,血压:120/90mmHg。
神志清楚,全身见散在皮下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等;皮肤无红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左上腹可见一长约7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肌稍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5横指及剑突下3横指可触及,质韧,边锐,表面光滑,无压痛,四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脊柱无畸形,各椎体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五分类):血红蛋白 114(g/L),红细胞比积0.346,平均红细胞体积84.5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329g/L白细胞计数 13.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 6.66(*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 1.07(*10^9/L),血小板计数 152(*10^9/L),
尿常规:尿胆原(+1)
综合生化二:血β2微球蛋白 4.5(mg/l),白蛋白 30.3(g/L),球蛋白 53.30(g/L),总胆红素 44.1(umol/L),直接胆红素 12.4(umol/L),谷丙转氨酶 29.3(U/L),谷草转氨酶 48.4(U/L),尿酸测定 577(umol/L),钠 136.7(mmol/L),总二氧化碳 15.8(mmol/L),胱抑素C 1.34(mg/l);
凝血5项:PT-INR 1.2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15.1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8.9秒,D-二聚体试验5194ng/ml
贫血6项:血清铁7.4 μmol/L↓,总铁结合力32.2μmol/L↓转铁蛋白1.8 g/L↓铁蛋白>1500μg/L↑维生素B12及叶酸正常
免疫8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469.0 IU/ml↑,类风湿因子17 IU/ml,C反应蛋白60.00 mg/L↑
补体C3 1.52 g/L,补体C4 0.41 g/L↑免疫球蛋白IgG 23.85 g/L↑免疫球蛋白IgA4.88 g/L↑,免疫球蛋白IgM 1.57 g/L
ESR:28mm/h
感染8项,肥达氏反应、外菲氏反应、结明试验、ANA普、大便常规、EBV/CMVDNA、TORCH4项、高敏PNH全套未见异常
G-6-PD >1.0(正常)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蔗糖溶血试验(-)、异丙醇沉淀试验(-)亨氏小体(—)
血红蛋白电泳未见异常。
红细胞脆性试验:阴性;
PPD皮试阴性
免疫固定电泳阴性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正常;
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
颈、胸、全腹部CT平扫+增强: 1.肝脏增大明显2.双肺下叶后基底段少许炎症。3.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X光:1、双胫腓骨正位片未见明确异常。2、所见双股骨下段骨髓腔密度稍欠均匀,请结合临床。3腰椎正侧位未见异常。
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功能血流未见异常
追溯既往脾切除术前检查结果:
➢ 血常规:血红蛋白 81(g/L),血小板计数 20(*10^9/L),白细胞计数 5.9(*10^9/L),N:0.6, MCV:87.8fl,MCHC:331g/l, MCH:29pg;
➢ 红细胞形态:成熟红细胞大小一致;中央苍白区扩大不明显;
➢ 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正常;
➢ 生化:总胆红素46.17umol/L, 直接胆红素9.063umol/L,AST 64.39u/l;
➢ 骨髓涂片: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像。
父母亲:乙肝两对半,血红蛋白电泳,G6PD活性均未见异常
讨论内容:
1.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下一步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