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两个问题(分别关于ARAS和中缝核)
声明:鉴于很多不认真看帖导致的答非所问的情况,请逐字阅读(包括对图片内的文字亦应如此)并详细深入回答问题,如不能做到此点请勿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请依据问题分条目回答,谢谢!
问题一:很多教材和文章、课件上都说ARAS是包括延髓中央部,脑桥、中脑背侧部,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质(这样说的课件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王惠娟的《昏迷的诊断与处理》)。也有的文章表述为“整个脑干中央的灰质部位,从延髓延伸到间脑与中脑交界处”,杨焜的《脑干网状结构机能概述》一文是如此说的。此文特别提到只有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此文如此描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来自脑干RF的上行冲动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各层中,不引起主观感觉,但维持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使人与动物处于觉醒状态)保持完整的情况下,才会有主观感觉产生。附一张图(如果谁知道这张图来源于哪本教材,务必告知,十分感激!):
但很多教材和文章、课件上又说脑桥下1/3以下的损伤原则上并不导致昏迷,如一篇文章提到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此点——Plum(1972)通过电击损伤猫的脑桥下1/3以下的脑干背侧部网状结构,并不导致昏迷(查百度对“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定义——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依此描述,不知此实验是否损伤了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特此求证)。又如这些里面常见的“延髓病变不引起昏迷,患者意识清醒”的表述。
如果依照之前所述,ARAS包括延髓中央部,脑桥、中脑背侧部,丘脑非特异性核团。那么脑桥下1/3以下病损(包括延髓病损)应该损伤了ARAS了,为什么又说“延髓病变不引起昏迷,患者意识清醒”?这不自相矛盾吗? (可以对照图片及其下方的文字理解我所说的“自相矛盾”)
问题二:《生理心理学(第六版)》(美Carlson N.R著,苏彦捷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181页——5-羟色胺标题下有一段话,现摘录:
「第三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也在激活行为中发挥作用,几乎所有的大脑5-羟色胺能神经元都在中缝核内。中缝核位于延髓和脑桥区网状结构内(见图8.9),这些神经元的轴突进入大脑很多部分,包括丘脑、下丘脑、基底神经节、海马和大脑皮层。刺激中缝核引起运动和皮质唤醒,而阻碍5-羟色胺合成的药物会降低皮层唤醒(Peck&Vanderwolf,1991)。
图8.10是Trulson和Jacobs(1979)记录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动。如我们所见,Aston-Jones和Bloom(1981a)研究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觉醒时最活跃,在慢波睡眠期间,5-羟色胺能神经元放电速率降低,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放电速率几乎为零。然而,一旦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结束,神经元活动立即增加(见图8.10)。」
上述内容表明中缝核及5-羟色胺与觉醒及激活行为有关,但有很多文章和课件对于5-羟色胺的表述上将其表述为对于睡眠具有促进作用,损毁中缝核会导致(动物)失眠(道客巴巴上有一个PPT文件——中缝核ppt,上面有一句话“损毁中缝核会导致高度睡眠”,其中“睡眠”不知是否为“失眠”的讹误,本人不敢确定,故也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这又如何解释?
最后编辑于 2017-05-21 · 浏览 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