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溶脂针
“注射溶脂”因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其尚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及安全隐患,学术上仍有很多的争议。在临床中,注射溶脂可视为吸脂手术的另一种延续,拓展,适用于小范围的局部的美体塑形,但不适用于全身肥胖者的系统性减肥。
目前市面上的溶脂产品有很多,其主要成分及原理基本类似,
1.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是溶脂针中的最主要成分,又名卵磷脂,为一种两性分子,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组成,可乳化分解油脂,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中性脂肪酸含量,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有防治动脉硬化等作用,对肝脏无代谢上的副作用,被誉为“血管清道夫”。临床上用的磷脂酰胆碱于大豆中萃取,已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治疗等,外用注射最早应用于脂肪瘤的治疗,后有学者尝试将磷脂酰胆碱注射于皮下脂肪溶脂,获得成功后,便开始了在整形美容方面的应用。
2.左旋肉碱,左旋肉碱,(图11.1),是人体细胞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又称维生素BT,化学名称贝塔羟基伽马三甲铵丁酸L肉碱,或音译为卡尼丁,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左旋肉碱的基本功能是作为载体,把脂肪酸从线粒体外,砸央线粒体的内膜,然后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左旋肉碱不能直接用于脂肪的代谢,必须配合有氧运动,才能提高脂肪的消耗,加速脂肪的代谢,此外,左旋肉碱还能促进丙酮酸的代谢,减少乳酸在肌肉细胞中的堆积,缓解疲劳,也能预防运动时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减少细胞受这些过氧化物的破坏,缓慢细胞老化,延缓人体衰老。
左旋肉碱非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因为人体会自行合成足够的左旋肉碱,通常不会出现左旋肉碱缺乏的问题,只有在运动量过大,(如运动员或运动健身人士),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较多,脂肪氧化供能“流量”较大时,才有可能出现左旋肉碱合成“相对不足”的情况。
左旋肉碱是肌肉的天然成分,食物中红色肉类是左旋肉碱的主要来源,过量摄入左旋肉碱尚未发现对人和动物具有损伤作用,而植物性食物中不含左旋肉碱。
溶脂针中含有左旋肉碱成分可提高局部的左旋肉碱浓度,辅助脂肪的代谢。
3.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与人类胰岛素原的结构和功能约50%相似,故得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人体内,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被运送至肝脏后,即可合成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溶脂针中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用于肌肉组织,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同时也能消耗堆积的脂肪。
4.透明质酸,有些产品的溶脂针中含有少量的透明质酸,可以有助于局部创伤的修复和保持皮肤水分,紧致,光滑皮肤,并且延缓与逆转皮肤老化。
二,临床操作
1.治疗过程目前的溶脂产品尚未规范,但其注射方法大同小异,多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清洁术区,标记治疗区域,5%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30分钟以上,(图11.2)。
图11.2,上臂的注射术前标记。
(2)根据产品说明,配制药物,通常加入规定量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溶液,也有些产品出厂时已配制好,可直接使用。
(3)以高密度低剂量为原则,进行脂肪内注射,尽量注射到脂肪层中间位置,勿过深或过浅,切勿注射到皮肤或肌肉中,可将皮肤捏起以辅助注射,(图11.3)。
图11.3,上臂的注射,
(4)根据脂肪厚度,来确定注射量与注射间距,通常面部注射点间距0.5至1cm,每点注射量0.1至0.2ml,躯干部注射点间距1至2cm,每点注射剂量,0.2至0.5ml,(具体按实际药物说明来定,面积大的部位可使用排针注射,(图11.4)。
图11.4,排针注射技术,
(5)涂眼药膏,冰敷。
(6)一疗程为3次,间隔为60天左右。
2.注射后反应,
(1)注射完成后,即可感觉注射部位发红发热,偶尔会出现头晕现象,若为面部注射,可能会感觉僵硬发胀,无法做表情。
(2)术后2至3天,有一个肿胀期,期间,配合修复喷剂,和红霉素眼药膏涂抹,以及热敷来消肿。
(3)由于注射点多,范围小,伤口瘀血,也为常见现象。
(4)由于脂肪细胞的变性,术后4至7天,注射部位触摸起来较硬,持续约7至10日,此期间,可以结合激光射频,来加快液化变性的脂肪细胞吸收。
(5)几乎每个患者,都会感受到一定的疼痛,但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3周到1个月,疼痛才会消失,疼痛的产生,应与损伤了正常的皮肤或肌肉有关。
(6)在体重不增加的情况下,4至6周,可体现出最佳的治疗效果,(图11.5至图11.10)。
图11.5,正常脂肪细胞。
图11.6,注射卵磷脂后2周,
图11.7,注射卵磷脂后4周,
图11.8,注射卵磷脂后6周,
图11.9,注射卵磷脂后8周,
图11.10,注射卵磷脂后10周,
三,注意事项,1.操作注意事项,(1)由于每个患者的药物敏感度不同,为避免不良反应,首次注射应为试探性治疗,一次性注射剂量,不得过多,注射范围也不宜过大,以观察后期反应及疗效,以此为依据,在后几次的治疗中,调整注射剂量。
(2)注意不同产品的单次安全注射剂量,切勿过多使用,过于肥胖部位应分次治疗或建议吸脂手术。
(3)注意术中无菌操作。
2.禁忌,
(1)未成年儿童,及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或凝固障碍的患者。
(3)某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
(5)各种急慢性感染,及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如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6)对大豆或其他相关药物成分过敏者。
3.术后注意事项,(1)注射区域24小时内不沾水,48小时内应多喝水,1周内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2)术后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身体疲劳等反应,均为正常现象。待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3)治疗期间饮食,应“三低三高”,即“低糖,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严格控制体重,禁暴饮暴食。
(4)若术后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
四,现存的一些争议,
(1)虽然磷脂酰胆碱目前可用于临床,但其适应证中不包括皮下注射溶脂,虽然使用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要药物的注射溶脂在欧洲及南美的一些国家已开展数年,但该项技术仅属于一种经验疗法,未得到美国FDA认证,也未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批准。
(2)反对意见,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动物实验表明,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要药物的注射溶脂过程主要是局部药物注射导致脂肪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最后纤维样变性,机化。磷脂酰胆碱并不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除脂肪组织外,其对其他组织也具有破坏作用,在脂肪厚度明显变薄的同时,可见表皮的干性坏死,肌肉颜色暗红,失去正常光泽,质地糜软。病理切片镜下可见脂肪组织胞膜塌陷,缺失,脂肪空泡融合,扩大,皮肤组织坏死,肌肉组织呈嗜酸性红染,边界不清,结构模糊,肌纹理消失。因此,如果注射层次把握不当,药物误入皮肤或肌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瘢痕,皮肤畸形,及注射部位,皮下深部疼痛结节,等不良后果,最近又发现其对局部血管,神经也会有很大损伤。
(3)赞同意见,支持这项治疗的学者认为,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及将安全注射剂量,注射到准确的层次,即可避免并发症,且效果明显,相对传统的吸脂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尤其对于吸脂手术不便操作的小范围局部塑形,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目前该疗法在国际上尚有极大的争议。
(4)发展趋势,注射溶脂有着广泛的前景,微创也是整形美容发展的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针对性更强,副作用更小,更安全可靠的药物面世。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