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术细节(文献检索)

抽脂是体力活,但也有很多技巧。尤其是腰腹部,看别的医生抽出的脂肪,血水很少,甚至无血水。自己也在抽,却是血水多,脂肪少。百思不得其解。询问请教专家,专家基本上是语焉不详。不轻易把技巧倾囊相授。看普通的专著,只是介绍流程。对细节基本上不谈。最近查询了一些论文,觉得有用的摘录如下:
1.评价吸脂标椎:吸出有效脂肪量,量。 避免凹凸不平,平。
2.上腹部没有深层脂肪,下腹部有但比预期的少。
3.屈膝半卧位,膝下增加海绵垫。屈膝半卧位时,可将划线区脂肪堆积到腹部,便于脂肪抽吸。
4.肿胀液注入技巧
喷泉效应:腹部皮下深层脂肪,中重度肿胀,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质地较硬。拔针后喷泉效应。
橘皮效应:然后浅层注射,达到橘皮样改变。
5.抽吸技巧:
实验:将腹壁成形术切下来的皮肤瓣,在直视下,常规负压管反复吸脂,发现吸脂不是靠负压压力吸出脂肪,而是吸头的机械力切除脂肪团。
浅层均匀细致小颗粒,容易吸出。深层大而疏松脂肪团,脂肪间隔多,较难吸出。
深层(或深部)脂肪:脂肪量大,有效脂肪大部分在这个层次,初学者,担心损伤腹腔,不敢过深。脂肪层的手感和腹壁肌肉筋膜的手感不一样,术前用手找好腹壁肌肉的感觉。评估脂肪层厚度。有人讲吸头朝下,也有人讲朝上。朝上安全一些。看论文讲,抽吸深层脂肪,很少出血水。一旦出血水,就是到腹壁筋膜深度了。吸口朝上,那就可以放心的深层抽吸。只要没有血水。主要是把控方向,不要暴力捅破腹壁,如果脂肪抽吸主要是,吸头钝性切割,而不是吸力。那么重心就放在了,手臂的来回运动上了。
浅层脂肪:所有文献都要求吸口朝下。将脂肪带皮肤抓握住抽吸,文献讲抽的是浅层。要均匀,最容易出现凹凸不平。
自己体会:
1.体位挺有效。比如下颌坐位抽吸效果比卧位要好得多。韩国朴晋用脂肪抽吸的特色就是多体位多方向抽脂。实践中,做起来有点困难,因为不是专业抽脂医院,麻醉师临时帮忙,麻醉后,不停的翻动顾客,大家都不习惯。
2.腹部抽脂血水的原因:抽吸过浅过深都会损伤血管。
3.肿胀液注射不均匀,注水有两种模式:
静态注水:比如把针头放在一个层次地方,等水把组织撑起来。这样水容易堆积在一处。虽然等待时间很长了,脂肪组织有包膜,水还是没有把脂肪浸润均匀。抽吸的时候纯肿胀液就比较多。
动态注水:应该上下左右移动注水头。就像浇花一样。均匀布洒。抽吸时怎么抽,注水时就怎么注水。水动力原理,边注水边吸脂,在吸脂动作同时注水。大概就是这个原理。
4.抽吸孔:一般要求隐蔽,尽量少。但经验不多时,可以多开孔,以方便抽吸为主。不能刻意去减少开孔。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