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引发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有学者对PubMed建库至2017年的全部吸脂
并发症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吸脂总并发症发生率将近5%,呈上升趋势,其中致死性并发症达
1/5000[1-31,而该调查对象仅为整形外科执业医
生,非整形医生开展吸脂手术所造成的事故并未统
计在内,所以实际情况更为严峻。未检索到我国关
于吸脂并发症的系统研究类文章,但致死、致残类并
发症的病例报告类文献并不鲜见[41,媒体对于吸脂
造成的致死性事件的报道更是引人关注。本文基于
文献回顾,对吸脂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危险因素进行梳理,并结合个人经验阐述吸脂相关严
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供参考。
一、吸脂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严重及致死性并发症依发生率从高到低主要包
括:肺动脉栓塞、吸脂引发的脏器损伤、水负荷过重
引发的肺水肿、利多卡因局麻药中毒、脂肪栓塞、坏
死性筋膜炎。
(一)肺动脉血栓栓塞
Grazer和de Jong[2]报道,吸脂导致患者死亡的
第一原因是肺动脉血栓栓塞,在吸脂死亡人数中超
过23%。根据Caprini危险因素分级,总分超过3分
为高危人群,分数愈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愈
高。吸脂前,应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
根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采取相关预防措
施[5]。
(二)腹腔脏器损伤
吸脂引起重要脏器损伤是吸脂导致死亡的第二
原因[67],吸脂管与注水管都可能会造成腹腔脏器
损伤。在注入肿胀液及脂肪抽吸的过程中,手术医
生要精准把控注水管和吸脂管在皮下组织中的位置
及行进中阻力的变化。术后监测是脏器损伤早期诊
断的关键。对于出现异常腹痛、恶心、呕吐、肠鸣音
消失的患者要高度怀疑脏器损伤。腹部CT有助于
诊断。采用腹腔镜探查并根据损伤的位置、大小及
术后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腹部穿孔的危险因素有腹壁薄弱或腹直肌分
离、腹部膨隆、腹部手术史。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也
是高危因素,腔镜手术后腹壁可能存在肌肉筋膜缺
损或疝(trocar孔疝)。建议此类患者吸脂前行腹壁
CT检查,排除肌肉筋膜缺损或疝。在第12肋及髂
嵴之间,腹腔内脏经后腹膜突出称为腰疝,行腰部吸
脂时,吸脂管可能会通过腰疝进入腹腔,损伤大肠,
应引起重视[8]。医生缺乏手术经验是导致穿孔的
重要原因,初学者应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先在一些
相对安全的区域(如大腿)进行操作,经验丰富后再
进行腹、腰等部位的吸脂操作。另外,即便是注水过
程也会出现意外损伤腹腔脏器,应引起重视。
(三)肺水肿
吸脂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液体注入过多,引起水
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主要原因是麻醉师对吸脂
手术不熟悉,与整形医师沟通不充分,未考虑注入皮
下的肿胀液在其后160min内有70%~75%会吸收
入血管,如果习惯性在短时间内静脉输入大量
液体,以补充禁食、禁水后的液体不足,很容易导致
液体输入过多。
吸脂中肿胀液及静脉补液应注意以下几个原
则:(1)吸脂量小于5000ml时,肿胀液注入量和静
脉补液量是吸出量的1.8倍,吸脂量大于5000ml
时,这个比例为1.2倍;(2)吸脂范围较大时,应用
超湿性技术吸脂(吸出脂肪量与肿胀液用量比例为
1:1~1:2;(3)对于年龄大或有基础心脏病的患
者,应减少单次吸脂的范围,以控制肿胀液的用量;
(4)对于吸脂量小于5000ml的患者,静脉维持量
为1.6ml·kg·h,而对于吸脂量大于5000ml的
患者,静脉维持量为1.3ml·kg·h。肺水肿的
诊断及治疗:术中或术后即刻出现低氧血症,肺底部
听诊有湿啰音,没有哮鸣音和干啰音,胸片排除气胸
和脂肪栓塞,心电图正常,可基本诊断为肺水肿。治
疗原则:吸氧、利尿[13]。
(四)局麻药中毒
死亡的原因之一[3]。利多卡因的全身毒性反应与
血浆中利多卡因浓度相关,当血液中利多卡因浓度
超过6ug/ml时,会出现轻度中毒症状,如头晕、耳
鸣、视物模糊、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口周麻木、恶心、
口齿不清、迷糊等[16-7]。血液中利多卡因浓度超过
10μg/ml时,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昏迷,作用
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延长心脏传导时间,抑制窦房
结及房室结活动,引起心动过缓、心脏骤停[18]。
肿胀麻醉吸脂时,利多卡因的安全用量为
35~55mg/kg[1920]。但如果利多卡因吸收过快或
代谢过慢,易引起利多卡因积聚,导致利多卡因局
麻药中毒。糖尿病、肝病及全麻状态下,肝脏代谢
清除利多卡因的速度减慢。另外,一些药物会降
低肝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减慢肝代谢清除利多
卡因的速度。这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氟西汀;
抗感染药,如喹诺西酮类、氟康唑;降血脂药,如氟
伐他汀;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钙离子拮抗剂,
如尼卡地平[21-23]。
肿胀麻醉后,血浆中利多卡因峰值出现在肿胀
液注入后8~18h,局麻药中毒可能出现在肿胀液注
入后24h内。因此大量应用利多卡因后,吸脂患者
应留观15~24h。
控制局麻药应用的总量,将麻醉肿胀液中利多
卡因安全剂量下调为35~45mg/kg,预防局麻药中
毒。2016年Klein和Jeske[24]对吸脂时利多卡因的
安全用量重新评估,认为在肿胀麻醉下吸脂时,利多
卡因的最高安全用量为45mg/kg,此时发生轻度利
卡因中毒的风险小于1/2000。
我们的临床经验是将肿胀液中利多卡因的浓度
由传统的0.05%~0.09%降为0.03%~0.04%,可提
高安全性,并不影响术中及术后的止痛效果[231。另
外需要注意是,当吸脂联合头面部美容手术时,要注
意严格控制利多卡因的用量及浓度。因为头颈部血
管多,注入肿胀液后,利多卡因吸收入血的速度快,
血液中利多卡因高峰浓度出现早,容易导致利多卡
因中毒[26]。
根据美国局麻与疼痛治疗协会的指南,一旦怀
疑或诊断局麻药中毒,应立即静脉快速注入20%的
脂肪乳50~100ml(1.0~1.5ml/kg),然后0.25ml·
kg·min继续维持,直到患者病情平稳。脂肪乳注
入后,可将血液和组织中的利多卡因提取至脂肪乳
中,减少了利多卡因对组织及器官的毒性作用,可提
高抢救成功率[27]。
应用肿胀麻醉吸脂时,局麻药中毒是引起吸脂
应用肿胀麻醉技术,除了预防利多卡因的中毒
外,还应考虑到肾上腺素的不良作用。吸脂中应用
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快,肺动脉压增高。因此有心
血管疾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未控制的甲亢患者不
适合进行吸脂手术。另外,氟烷能增加心肌对儿茶
酚氨的敏感性,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麻
醉中不要用氟烷[28]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
FES)
外周循环或肺组织中出现了脂肪颗粒(fat
globules),称为脂肪栓塞(fat embolism,FE),其中有
少量患者会进展为罕见但致命的FES。吸脂引发的
FES发生在术后12~72h[29]。FES的临床表现包括
进行性呼吸窘迫、神经系统症状及头、颈、腋窝及胸
前皮肤淤斑三联征。虽然吸脂引发的FES发病率
很低,但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91。首先出现
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低氧血症,然
后出现神经症状,包括困倦、反应慢、抽搐,淤斑、皮
疹往往最后才出现,包括头、颈及前胸。
FES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早期诊
断、及时的支持治疗是关键。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
早期持续加压给氧,如无改善,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
气与呼气末正压给氧,维持生命体征。肝素和乙醇
曾经用于治疗FES,但效果不明确,现已很少使用,
目前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FES是自限性疾病,病死率为10%~15%,预后与呼吸功能障碍的程度相关。
(六)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
N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感
染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4/100000。吸脂是导致
NF的原因之一。吸脂手术虽然入口很小,但皮下组
织中创面较大,是理想的细菌生长环境[311。吸脂管
反复进出皮肤,可能将外源性致病菌导入皮下组织,
导致NF。Marchesi等[32]回顾分析了1988至2014年
有完整报道的由美容手术引发的NF,一共19例手
术,其中10例患者是由吸脂手术引起。
NF在术后24h内就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
现局部红、肿、痛。剧痛(pain out of proportion)是患
者的主要症状,疼痛的程度超过皮肤损伤的程度,因
为最初感染的是筋膜,感染沿筋膜扩散速度超过皮
肤变化,压痛的范围超过皮损的范围。除局部症状
外,还伴有全身休克症状(低血压、心动过速、谵妄、
多器官衰竭)及高热,此时应高度怀疑NF。更进一
步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床旁指试验(bedside finger
test),在床旁局麻下作长约2cm的切口,深达深筋
膜,示指伸入探查,如果发现伤口没有明显出血,伤
疹往往最后才出现,包括头、颈及前胸。
NF的治疗:早期诊断、即刻彻底手术清创、生命
体征的维持、大剂量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的关
键[37]。早期手术清创(24h内)病死率为6%,而延
迟手术的病死率上升到25%[38]。创面往往需要后
期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
最后编辑于 2022-07-22 · 浏览 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