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心肌梗死极早期的心电图诊断之不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辽宁辽宁
138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3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 等位性Q波
  是指在极早期心肌梗死尚未充分发展,或因梗死面积小,或因梗死局限于特殊部位(如基底部或心尖),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产生典型的病理性Q波,而形成各种特征性的QRS波群形态改变。等位性Q波和病理性Q波一样,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其心电图特点:
  1.1 R波丢失:是指心肌梗死使相关导联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目前其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以下标准较为实用和可靠;(1)V1-V4导联R波振幅逐渐递增的正常顺序发生改变。若呈逆递增,如RV1>RV2、RV3>RV4,提示心肌梗塞,若同时伴有ST-T改变,则可确诊。(2)Ⅲ、AVF导联R波振幅≤0.25mv伴Ⅱ导联Q波。(3)两个连续的心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4)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若同时伴有ST-T变化,则更有诊断价值。其中V1-V4导联R波正常顺序改变一项,应注意除外肺气肿、右室肥大、A型预激综合症、束支传导阻滞等。
  1.2 V1V2导联R波振幅增大:V1、V2导联R波振幅增大,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时的对应性(镜像)改变。
  1.3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与顿挫;在QRS波群起始40ms内,V4-V6导联上出现≥0.05mv的负向波,与小面积心肌梗死有关。
  1.4 进展性Q波:是指在相同体位下观察同一病人心电图,原有的Q波进行性增宽和加深,或原来无Q波的导联上出现新的小Q波,并能排除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
  1.5 小Q波:当梗死面积小时,虽然位于左心室去极化起始40ms处,但不能形成典型的病理性Q波,仅引起小Q(q)波。其表现特点:V3-V6导联q波不够病理性Q波标准,但宽于和深于下一个心前导联q波,即qv3>qv4,qv4>qv5,qv5>qv6;V1、V2导联rS型波之前出现q波(应排除右室肥厚和左前分支阻滞等);或V1-V3均出现q波。
  1.6 Q波区:是指面向梗死区的周围(上下或左右)均可录得Q波。对有可疑Q波的导联,应了解有无Q波区存在。如有Q波区,则较单一导联Q波更支持心肌梗死的存在。
  2 伴Q波的室性异位搏动
  室性早搏或各种室性心律伴有Q波,对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价值。有时,在窦性心律尚未出现梗死图形之前,它已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少数情况下,心电图仅由伴Q波的室性异位搏动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而窦性心律正常。在心前导联记录到的以R波为主的室性异位搏动出现Q波,不论其大小,均有诊断价值。一般认为,有Q波的室性异位搏动伴有弓背型ST段抬高、T波倒置对称或直立,常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特征,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有人称之为“梗死型”室性异位搏动。但此种有特征性的室性异位心搏也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炎、冠心病伴脑出血、心肌病和高钾血症等,应予以排除。
  以伴Q波的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死需具备2个条件:(1)出现在面向心外膜反映心室电位的导联上,而不是在面向心腔的AVR或V1导联及AVL导联上;(2)一般呈QR(qR、qRs、QRs、Qrs)型,而非QS型。
  3 轻度ST段抬高与对应性ST段降低
  少数人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如Ⅱ、Ⅲ、 avF)ST-T有轻度抬高,而对应导联(如Ⅰ、avl)明显ST段降低,此种对应性ST段改变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很有价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出现ST段降低,有时也可能为对应性变化。若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难以诊断,但有定位性ST段抬高≥0.2mv,因对预后有意义,应及早行溶栓治疗。
  4 ST段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有时可仅表现为ST段降低。左旋支梗死时ST段降低的心电图特点是V2或V3导联最明显。
  有时,QRS低电压可掩盖心肌梗死极早期心电图表现,即由于梗死区相关导联QRS低电压而使ST段上移不明显;但此时这些导联上的T波相对较高,有时甚至高于其前的R波,同时突出表现为非梗死区导联的ST段下移。
  5 U波倒置
  U波倒置常见于心肌梗死病人,30%的下壁梗死和10%-60%的前壁梗死有负向U波。有时,在U波倒置后的数小时内即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心电图变化,且随着其他梗死图形的出现U波逐渐变浅,因此U波倒置可揭示极早期心肌梗死。
  6 异常心电图的伪正常化
  6.1 偶尔,心肌梗死极早期显著的心电图异常可演变为暂时正常化;
  6.2 有些病人基础心电图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而在梗死极早期暂时趋于正常。
  异常心电图的伪正常化一般仅持续 1.5-8h,多数为3-6h;但有的急性后壁梗死在发病12-24h时极早期梗死图形可演变为伪正常化。因此,对疑有急性心肌梗死者,若首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出现ST-T升高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均应心电监护或多次复查心电图至8-24h以上,方可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变化。
  7 再次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心肌梗死发生24h后,若在梗死区周围相关导联上出现新的ST段抬高,为梗死扩展;若在原梗死部位远隔的导联上有ST-T抬高或产生了新的Q波,为再次心肌梗死。若原梗死部位相关导联上的Q波在短时间内消失,并使原相关导联的异常心电图变为近似正常,则是对应部位发生早期心肌梗死的佐证。心肌梗死扩展亦属于再次梗死的范畴。
  总之,心肌梗死极早期的心电图表现比较复杂。如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容易诊断。但若心电图缺少特征性改变,症状不典型,血清心肌标志物尚未升高,则诊断不易。此时,应更多地结合病史、体征、动态观察心电图,并作其他有关检查,仔细鉴别,方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1 4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