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失代偿期肝硬化真的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治疗指征为HBV DNA阳性,ALT正常或升高。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本身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属禁忌证( Ⅱ) 。对于病毒复制活跃和炎症活动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以改善肝功能,但不可随意停药。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加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苷(酸) 类似物( Ⅱ)
————————引自《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1.按照指南的精神,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但是如果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将引起肝功能的恶化甚至衰竭,原本脆弱的肝脏将不堪一击,耐药变异株将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先由于抗病毒治疗所获益的肝功能改善可能由于耐药变异的出现而前功尽弃。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用和不用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的三年或五年生存率的影响是否真的有差别?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变异的几率是否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大?也许十年之后回过头看,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2.2007AASLD指出尽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稳定或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因此可能避免或延迟肝移植的需要。不过,研究显示临床益处的取得需要3-6个月,即使临床改善的患者也会发生HCC。
但是肝功能能够稳定或改善多久呢?而且就算临床改善仍然会发生HCC。那抗病毒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真的有必要花费大量的药费进行抗病毒治疗吗?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