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腹盆部PET/CT——基本知识与诊断限度
全文翻译自:RadioGraphics 2006; 26:1335–1353
原文标题:Pearls and Pitfalls in Interpretation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PET-CT
对影像医生来讲,看腹盆部的片子本身就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将该部位PET和CT图像融合起来则更具挑战性和诊断价值。PET/CT是影像学的一大技术进步,它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克服了两者的缺陷。同时,这种将解剖和功能成像结合起来的手段给我们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正确的判读PET/CT需要准确把握这两项检查各自的优缺点、图象融合起来以后的优点和限度。近来PET/CT的进步是鼓舞人心的,但最佳的扫描方案和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应用合理的扫描参数、提高图象分辨率和使两者技术同时进步对于我们推动PET/CT这个激动人心的诊断手段的进步非常重要。
引言
引言
将PET和CT有机结合在一起,以18F-FDG-PET功能性图像和CT解剖性图像融合,这就是PET/CT。FDG PET显像可以提供对疾病诊疗非常有意义定量和定性的机体代谢信息。值得一提的是,PET可以早期检测出一些病变组织代谢活性的增强,而此时其它形态学成像手段的检查很可能是阴性的。PET可以帮助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肿瘤外科术后或放化疗后的随访。专门PET判断一个代谢增强灶的准确位置比较困难,尤其腹腹盆部的病灶由于缺少可靠的定位参照标记并且FDG摄取的变异较大更是难以定位。CT可以多层面、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官组织形态、通过口服或注射造影剂更能良好显示病灶特点。PET/CT 将PET和CT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代谢变化和形态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通过将两者图像融合其优势显而易见,它自身也有一些潜在的缺陷和诊断上的陷阱。并且,这些困难在腹盆部的检查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这些部位生理性FDG的摄取变化较大、结构复杂CT有时难以区分解剖部位,尤其是对外科术后患者更是如此。
PET和CT各自的诊断缺陷各种文献中有详细的讨论。如前所述,PET/CT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伪影。诊断医师应当熟悉这些伪影(它们各自的和融合图像的)和PET/CT的原理,这样才可能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本文介绍腹盆部PET/CT的成像原理和并简介一些影像征象。也将介绍一些和诊断有关的技术,如衰减校正、图像融合的失真问题;还将介绍高代谢和低代谢病变、各个脏器的一些常见病变。
腹盆部PET/CT检查规范
以CT数据进行衰减校正并与PET图像融合须先统一两者的扫描标准。主要有两种方法(1)用CT进行快速衰减校正和配准;(2)充分利用CT进行衰减校正、配准和诊断。前者辐射剂量低、衰减校正满意但图像质量欠佳。后者采用常规扫描剂量,因此图像质量较满意。对于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尚未有统一标准。我们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低剂量CT平扫获取校正信息,然后在PET显像后行常规CT增强扫描。
我们知道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有助于CT诊断疾病;当CT需要与PET融合时就必须想办法修正这些图像避免造影剂带来的伪影并进行衰减校正。有作者提出以增强CT用来做PET的衰减校正,虽然这方面的尝试并不多,但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体内的金属置入物可以因为射线硬化可以令CT衰减校正为主的PET扫描产生伪影(见下文“读PET/CT片的一些注意点”)。此外,应该尽量减少因呼吸或患者体位变换所造成的腹盆部图像不匹配。CT扫描时的采用正常呼吸或呼气相相较深吸气或深呼气能有利于图像配准。当然,CT扫描时患者摒住呼吸是最好的了。
读PET/CT片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肉芽肿性疾患或炎症时病灶FDG摄取增加,可能造成假阳性的结果。一些良性疾病如结肠腺瘤或子宫肌瘤亦可以FDG摄取增加。相反,在肿瘤体积很小或不代谢葡萄糖时,PET可能有假阴性的结果。可能有假阴性结果的疾病有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肾细胞癌和某些淋巴瘤,尽管大多数淋巴瘤是高FDG摄取的。研究表明,对淋巴瘤治疗后的随访,PET比CT更能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分期。然而,一些淋巴瘤的FDG摄取不高,包括边缘带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是其一亚型),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因此,CT对这类淋巴瘤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一些粘蛋白成分为主的或低分化的肿瘤亦是FDG低摄取的。周围组织的高代谢亦会影响对病灶的FDG摄取的判断。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如上所述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现代科技把反映FDG摄取的功能影像叠加在同期的CT图像之上。同时,先进的PET/CT工作站是必需的。还应该调整CT的窗宽窗位,阅读经过衰减校正和未经校正的PET图像以综合、全面评判扫描图像。
读PET/CT片的一些注意点
衰减校正
利用CT进行衰减校正有过高估计组织FDG摄取的潜在可能。Nakamoto等报道用CT进行衰减校正和用68Ge进行衰减校正相比,骨骼的FDG摄取被高估了11%,软组织的FDG摄取被高估了2.1%。以CT数据行衰减校正时CT上的低密度病灶可能被过度校正而产生伪影。在衰减校正的PET扫描时这种过度校正会造成这些区域的代谢假性增强。一些研究表明口服或静脉应用高密度造影剂将会在PET上造成衰减校正伪影,特别是当用来衰减校正的CT扫描和PET检查的间歇造影剂有位置变化时(图1)。金属置入物如人工髋关节、宫内节育器或外科金属夹均可以引起CT射线硬化伪影从而造成PET上的衰减校正伪影。
图 1 衰减校正伪影。双角子宫患者.PET(a)和CT(b)见小肠充满阳性造影剂区域(圆圈)局部代谢增强,而没有采用衰减校正的PET就没有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代谢增强区域在子宫内膜(箭)。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