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胆结石住院意外发现胰尾占位,PET/CT诊断胰腺腺癌

发布于 2024-08-28 · 浏览 2044 · IP 广东广东
icon胡志勇HZY 已点赞

作者:昆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核医学科杨蓉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45岁;2023年1月底因胆石症入院,住院期间检查示胰尾囊性占位;胆石症。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肿标正常。既往:剖腹产手术,高血压(规律服药),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至我中心行全身PET/CT检查。


检查图像

img

PET/CT-MIP

img

PET/CT-横断位

img

PET/CT-横断位

img

PET/CT-横断位

img

PET/CT-横断位

img

PET/CT-横断位

img

PET/CT延时-增强融合(动脉期)

img

PET/CT延时-增强融合(门静脉期)

img

PET/CT延时-增强融合(延时期)


影像表现

胰尾部占位,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糖代谢不高,倾向良性病变(囊腺瘤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活检排除其他。


病理结果

胰腺腺癌。

img


病例小结

该病例患者无症状,偶然发现胰腺尾部囊性占位,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糖代谢不高,倾向良性病变;但与胰腺癌囊变难鉴别;故诊断恶性病变有一定困难。


病症概述

胰腺癌为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变,约占75-90%;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高峰,男女比例约2.5:1。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腹痛、背痛,体重下降、及恶病质。

胰头癌:无痛性黄疸;

胰体尾癌:背痛明显,病人常不能准确说出疼痛位置;常以手掌去触摸,病程短,一般自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短于一年。


鉴别诊断

(1)急性/慢性胰腺炎:急性可有暴饮暴食病史或胆道疾病病史,胰腺明显肿胀,密度可不均匀,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实质不均匀轻度强化。胰腺周围如肾前筋膜、侧锥筋膜多增厚,浑浊。实验室检查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多表现为胰腺萎缩,钙化发生率较癌者多见,特别是沿胰管走行分布的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特点。

(2)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瘤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胰腺头颈部,黏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胰体尾部。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样低密度影,多囊病灶,各囊腔密度不同,可有分隔及乳头状结节突入囊腔,囊壁厚薄不均,胰腺导管可有扩张。增强后囊壁和分隔可不规则强化。如果肿瘤实性成分较多,壁结节明显强化提示恶变可能。

(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青年女性,肿瘤常较大,以实性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和进行性强化。

(4)导管内黏液乳头状肿瘤:主要表现为葡萄串样或分叶状囊性病灶堆聚,同时伴有胰管的明显扩张,病灶与胰管相通,常伴有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分隔及壁结节轻中度增强。

(5)胰腺淋巴瘤:分为原发性(PPL)和继发性(SPL),PPL主要表现为以胰腺肿块为主要病灶伴或不伴胰周淋巴受侵犯,较罕见,常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平均发病黏连65-69岁,男性多见。而SPL是指淋巴瘤不仅侵及胰腺组织,还侵犯其他脏器和其他部位淋巴结,其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大多正常。


影像表现

CT影像表现:

实性肿块(84.2%)或弥漫肿大(13.3%),腺体外形模糊或密度不均,通常为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早于肝脏,相对乏血,约93%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和胰管扩张。

胰胆管扩张:胰头肿块可致胰胆管狭窄、梗阻,其上层面扩张,可见典型的“双管征”。

胰周脂肪消失:常提示肿瘤与器官粘连;胃肠道壁不规则及增厚、甚至充盈缺损,才能肯定为受侵。

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周围血管受侵及包裹,血管边缘模糊,血管根部被包埋。

远处转移:肝转移的比例很高,约占36-55%;其它依次为肺、脑和骨,肾上腺。

继发囊肿:约6-8%的胰头癌可在体尾部发生贮留囊肿;贮留囊肿近端有软组织肿块。

腹水:肝脾外带半月形水样低密度区。原因可能为门脉高压;或癌肿扩散到小网膜囊或腹膜腔,均属晚期表现。


MR影像表现

胰腺肿块: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略高或混杂信号,抑脂序列可区分出肿块。增强扫描:正常胰腺明显强化,肿瘤部分仅轻微强化。

胰管、胆管:MRCP可清晰地显示狭窄、扩张的胰胆管。

胰周脂肪受侵:早期浸润,可见胰周脂肪中出现条纹状或毛刺状低信号影;晚期,脂肪间隙消失。

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至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胰腺癌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生存率可提高。


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1] 边云,陆建平.胰腺癌影像学进展与思考[J].放射学实践, 2020(1):7.DOI:CNKI:SUN:FSXS.0.2020-01-008.

[2] 俞晓阳.胰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研究[J].重庆医学, 2022, 51(S01):3.

[3] 李颖,赵启利,李艳茹,等.胰腺囊腺瘤MS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 20(3):3.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2.03.032.

胆石症 (33)
胰腺腺癌 (2)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08-28 · 浏览 2044

3 3 8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