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引用---------------------
张攻咬:“〔3〕将其与中国古代医学相比较,不难发现,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比如,西医里边的“发炎”(inflame,inflammation)就与中医里边的“上火”是一致的。”
karl:“张并没有表达清楚他的观点,西医里的inflame如果从构词上来说,是由in和flame合成的,而flame的意思是火焰或者燃烧的意思”
karl:“如果从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或许早期西方医学在“上火”这一点上与中医的认识是相近的,之后随着西医的发展,inflame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了现在发炎的这个意思“
------------------------------------------
中医“上火”的“火”是属性,早期西医“上火”的“火”是元素;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有个西医曾经质问中医:中医说(某个)病人有“胃火”,胃里真有火吗?你把他肚子“打开”让我看看,火在哪里?如果真有火,那他点烟就不用打火机了。
首先,近现代西医的“发炎”有明确的定义,跟中医的“上火”不是一回事
古代西医的“发炎”是不是“上火”,这个“炎”和“火”到底指什么?是某种物质?是某种现象?是孤立的物质或现象,还是跟其他生理病理相关的物质或现象有广泛的联系?
古希腊的“元素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它认为:世界是由土、水、气、火共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物(如木头)能燃烧,就说明其中含有“火”元素,“火”元素是一种物质元素,发热、燃烧都是“火”元素的特性。如果把“inflame”翻译为“上火”的话,这个“火”,则是“火”元素,是产生自然界火焰的物质成分,是物质“火”,“火”素消耗完了,火也就灭了。
近代西方人曾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热素”,物体之所以会“发热”就是因为其中含有“热素”;他们还认为生物体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生物体中都含有一种叫“活素”的物质,没有了“活素”的生物体就死亡了。
古代西医的“四体液说”也属于唯物论,直到今天,确定的物质实体(元素),仍然是西方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
中医的“上火”的“火”,是五行中的“火”;首先,它跟五行中的其他“四行”之间有稳定的“生克乘侮”关系,这是古希腊的“火”元素没有的;再者,五行中的“火”不是物质元素,它是属性,而且它也不仅仅是物质的属性,它代表一切具有“火”性的物质、精神和事件。《尚书》有“火曰炎上”这应该是对“火”行的最早定义,通俗地讲,火性事物(包括精神意志)就是指所有具备“炎上”特性的物质、精神和事件,并不是说这些事物和精神都是由“物质火”构成的,之所以用“火”,是因为自然界的物质火是最典型的具备“炎上”属性的事物,所以用“火”来形象地代表这种属性。
“炎”字为什么从“火”,也是这个原因。谁叫中国的汉字是具有“象形”的文字呢。
五行说是对天地万物的五种分类,阴阳是对天地万物的两种分类;阴阳是属性,五行也是属性;阴是阴性,阳是阳性;金是金性,木是木性,水是水性,火是火性,土是土性。另外,古人还很强调五色、五味,比如,女娲补天炼五色石,强调石头的颜色,《内经》有:(人)食五味,却不说“食五谷”;古人总是用属性来概括世界的万事万物,而不是象西方人那样用物质元素。
五行说之前的五材说也不是唯物论,可称齐物论;五材是五种材料,而且是制造人工产品的材料,自然界是不用它们作“材料”的,它们来自自然界,是自然界所造的“产品”,自然界的“产品”都是用“气”聚出来的。
in-前缀有两方面的含义,1表示“在内”,“进”,“入”,“朝”,“向”;2表示“不”,“非”,“无”
flame:火焰、火舌,光辉、光芒,热情、激情,发火焰、燃烧,(强烈地、激情地)爆发,闪耀、发光,用火焰(或烽火)传送,点燃、激起,用火焰烧、加热于(以灭菌或使纯净),照亮、使成火红色,
inflame:使燃烧、使炽热,使极度激动,加剧、使火上浇油,使发炎;着火,激动、发怒,发炎
inflammation:点火、燃烧,激动,炎
中国人说的“上火”是老百姓的一种通俗说法,它并非中医的专业术语,无论是中医经典还是现在的中医教材,都没有给它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张攻咬不懂中医,但类似“上火”这样妇孺皆知的民间“医学术语”,他还是知道的,但用它来做学术论文的的论据,来论证“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这样大的题目,实在是在开玩笑;就算滥竽充数,也应该找点真正的专业术语来充数,如此“穷对付”不应该是“科技史专家”的做法。
以这样的“论据”来写正规的学术论文,不但没有说服力,而且不禁令人怀疑张先生的治学态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如果总是带着情绪化的偏见来研究科技史,不顾事实,断章取义,对论据故意地挑挑拣拣,对自己论点有利的,不管是否可靠就采用,对自己论点不利的,则装聋作哑,避而不谈。那么,这样研究出来的论文,恐怕只能是“学术垃圾”,甚至就是“垃圾”。
而对于那些随便倒“垃圾”的人,我们应该提醒他:请注意一下公德。
即便“上火”是个专业术语,有明确的定义,但中医是个很庞大的理法方药体系,抽出其中一个概念进行孤立地比较,能有多大意义?即使有意义也是孤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在论述之前,用它来引出问题、亮明观点,可能还有点用,但对于“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这样大的题目来说,靠这种方法是不行的;要比较,就要思想对思想,体系对体系地进行比较而不是执着于一两个名词,这样才有意义。(呵呵,免费透露了一些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
“早期西医”应该是指 稀薄坷拉低 所在的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如果英文“inflame”是从古希腊文的“发炎”被辗转翻译过来的,那么“inflame”至少是个“二手货”,甚至是“三手”、“四手”货也未可知。
钱钟书先生曾专文论述过古今中外的翻译现象,他指出:“译”通“异”,翻译必然会带来误读,不同语言之间无论怎么翻译,都会与原文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是辗转从多种不同的语言翻译过来的,那么,原义丢失的会更严重。
古希腊文的“发炎”到底是什么意思,靠翻译过来的英文来判断,是不太可靠的,应该找来古希腊原文进行判读才比较可靠。
即使对于古希腊原文,也不能只从它的构词上来理解它的含义,它除了有它原来的本意,还有当时的引申意;它除了有内涵还有外延。另外,古希腊原文的“发炎”是古希腊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还是象中医的“上火”那样是百姓的通俗叫法?如果是“通俗叫法”还有可能跟“上火”比较,否则,就连比较的可能性都没有。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