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随访了11年的肺结节,多学科讨论认为该切了,结果出乎意料!
前言:肺结节随访到怎样要手术,是我多次分析与总结过的。但到了具体个例上,总仍会有不一致的意见,此时多学科讨论遵照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肿瘤治疗中常用的办法,也是肺结节诊疗中许多医院设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初衷。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是位退休了的同事,她的结节回溯查出来至少已经11年了,到底是不是癌?还能不能随访?还是微创切了更稳妥?不同医生意见不一致,最后交给包括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呼吸内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讨论,并征求同事自己的意见后决定。结果会是什么?或许有些意外了!
病史信息:
主 诉:
检查发现肺部阴影10年余。
现病史:
患者10年余前单位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当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促,无心悸,无发热等不适,10年来定期复查,近日至我院查胸部CT提示:1.右下肺不规则小结节,边缘可见磨玻璃成分,考虑惰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半年后复查;2.左肺下叶微小结节灶,建议常规复诊;右肺上叶小磨玻璃结节灶,本次未见明显显示,考虑炎症已吸收;两肺上叶多发钙化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促,无心悸,无发热等不适。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肺部阴影”收住入院。 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素服用药物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可。 高脂血症2年余,平素平素服用药物治疗,自诉血脂控制可。 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可、精神可,胃纳可,二便如常,无明显体重变化。
影像展示与分析:
既往影像展示:

系统里能找到的最早的CT影像是2014年9月的,当时右下叶见一微小磨玻璃结节,离胸膜较近,但因为是5毫米层厚的,或许不能反映结节的真实情况,但总归还小,能随访的。

到了2015年9月,结节仍在,且有微小血管进入的样子,大小仍小,密度不太纯,轮廓较清。

上叶另处有实性结节,密度过高,表面较为光滑平整。

上叶实性病灶旁有卫星灶,更小,也是实性高密度的。

2016年9月右下病灶仍在,磨玻璃密度,整体轮廓清,瘤肺边界清楚。


上叶实性两灶均仍在,没明显变化。

2018年8月时右下病灶似乎不是太纯,轮廓清楚,大小仍小。


实性结节灶无明显变化。

到了2020年4月,右下病灶表面略显毛糙,灶内密度稍不均,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较清。

上叶实性结节几乎没有变化。

到了2021年5月右下病灶是2毫米层厚的了,显得密度略高,表面毛糙,离胸膜近。

2022年5月右下病灶密度好像更高了,形态也略有变化,边上有微小血管,当然此时层厚是1.25毫米的,较之前薄。


右上实性结节相仿。

2024年4月右下病灶血管进入明显,整体密度显高,表面稍不平,欠光滑。


右上实性结节密度高,无显著进展,表面相对较光滑。
再来看2025年10月连续层面的影像:

病灶出现,有磨玻璃成分,有血管进入与穿行,血管略有增粗。

混合密度,实性成分明显,微小血管进入明显,整体轮廓清楚,瘤肺边界清楚。

边缘有少许毛刺,实性部分密度较高,牵拉胸膜,边缘少许磨玻璃成分。

边缘区域有磨玻璃成分,实性部分密度主,紧贴胸膜。

边缘淡磨,血管走向病灶。

右上实性结节表面光滑,较圆,次病灶似卫星灶,密度过高,没有显著进展。
临床考虑:
右上结节两灶,实性,光滑且长达11年无显著进展,考虑良性结节可能性大。右下主病灶总体上略有增大进展,实性成分增多,血管进入以及轻微牵拉影响胸膜,灶内穿行血管略显增粗。此灶恶性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这样的进展速度显然不符合恶性程度高的类型。外科医生是否手术或再随访意见也不一致。多学科讨论后认为病灶总体还是有进展,位置在边缘,微创切除创伤不大,从明确诊断与解除心理压力来讲,值得手术。但若同事心态良好,仍不想手术,谨慎随访仍是可行的。最后同事与家人商量后还是打算局部切了化验算了。
最后结果: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洪、叶建明团队为同事进行了单孔胸腔镜下微创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非常快且好。

胸腔镜下见病灶处略显灰白,质稍硬。

切除这么一点点肺组织。

剖面灰白,质稍硬。

病理结果:肺组织内富于粘液的上皮增生性肿瘤,细胞未见明显异型性,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符合细支气管腺瘤。
感悟:
又是一例细支气管腺瘤!此前我在公众号中多次分享过这个疾病,它在影像上与早期肺癌几乎不能区分,文献上报导其与腺癌在术中快速切片,甚至部分常规石蜡病理中也难以确切区别,需要靠免疫组化才能确定。但之前我也分析过碰到的病例,在影像上有以下特征:1、多位于胸膜下离肺表面近的位置;2、多有血管征,有明显的血管进入穿行;3、多有毛刺征,表面为细毛刺,从而与恶性极难鉴别;4、表面毛糙不平,不光滑;5、混合密度为表现;6、现在看来病灶还有会有缓慢进展的。其实基于连快速病理与常规病理都较难区分的,影像上更难以区别,所以以较小的创伤切除较少的肺组织,从而兼顾明确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手术仍是合理且可靠的办法。
延伸阅读:
误诊分析(2021.12.2):这样的误诊,医生穷尽其力,也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