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肺结节如何分类?看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
随着高分辨率、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参与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不断增加,肺结节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
为了规范肺结节的诊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多学科专家,经过反复磋商和充分讨论,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其中共识3:(1B类证据,Ⅱ级推荐)
(1)肺结节分为pGGN、mGGN(也称为PSN)、实性结节和囊腔型结节。
(2)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均指最大径;结节大小为肺窗下测量;实性成分定义为完全遮盖了支气管血管结构的区域,大小测量采用肺窗和纵隔窗相结合,以肺窗为主;单位精确至毫米(mm),记录为最接近的整数。
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异常影像,通常小于3厘米。
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结节大小指的是结节在肺窗下的最大直径,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记录为最接近的整数。
而实性成分大小是指完全遮盖支气管血管结构的区域大小,测量时需同时观察肺窗和纵隔窗,以肺窗为主。
在评估结节良恶性时,这两个指标缺一不可。
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CT影像学检查中。对于肺部结节的评估,医生需要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在测量结节大小时,需要在肺窗下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结节的真实大小。
而实性成分大小的测量则需要在肺窗和纵隔窗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性质。
按照结节的大小,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的称为小结节(或亚厘米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5mm的则称为微结节。
此外,根据肺结节的持续时间,又可以分为一过性肺结节和持续性肺结节。
根据结节的密度和成分,可以分为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和囊腔型结节。
其中,磨玻璃结节是指肺结节的密度略高于正常肺组织,而实性结节则是完全遮盖了支气管血管结构的区域。
磨玻璃结节是指以磨玻璃影为特点的肺结节。
2002年,Henschke等人将亚实性结节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也称为部分实性结节,PSN)。
2006年,Suzuki等提出了一个包含6种类型的磨玻璃结节分类系统,但由于其复杂性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磨玻璃结节分类简化为三分法:纯磨玻璃结节(没有检测到实性成分)、异质磨玻璃结节(仅在肺窗中检测到实性成分)和实性结节(在纵隔窗中检测到实性成分)。
囊腔型结节是指肺结节内有液化坏死的组织,排出后形成空腔的肺结节。
此类结节一般应高度重视,可能与肿瘤关系密切。
有研究指出,放射科医生对肺结节分类的不一致率高达36.4%,其中88.7%与实性成分的大小有关,这表明对于肺结节的分类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对于肺结节的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已经成为趋势。
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结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疑似恶性的肺结节,医生会建议进行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随着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多学科联合诊疗已经成为趋势。
同时,也需要注意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刘宝东, 陈海泉, 刘伦旭, 姜格宁, 支修益, 代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 30(8): 1061-1074.
最后编辑于 2023-09-08 · 浏览 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