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例腹型过敏性紫癜
病例信息
中年女性,56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6天,腹痛及咽部不适2天”于2025年10月30日收住我院皮肤科,患者自述发病前曾因颈部疼痛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查体全身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和风团;入院主要诊断为“荨麻疹型药疹”;给予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及口服“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后,患者皮疹范围较前缩小且皮肤瘙痒症状亦较前明显缓解,但腹痛症状仍间断发作,行抑酸治疗效果不佳,行止痛对症治疗后,腹痛可暂缓解。为明确腹痛原因,请我科会诊;恰好那一天科室排班由我会诊,查阅了患者的病历资料,得知患者2年余前行腹部CT考虑存在“十二指肠淤滞症”,于是考虑患者的腹痛症状是否与此有关,同时向我们科主任汇报了一下该病例并在会诊意见中建议请胃肠外科会诊协助诊治。
科主任通过病例汇报大致了解病情之后,考虑“十二指肠淤滞症”往往以腹胀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取俯卧位与胸膝位后可使症状缓解;患者以间断出现的腹痛症状为主要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同时前一次腹部CT检查距离现在已经时隔2年余,其参考价值有限,建议先复查腹部影像学。另外,患者存在皮疹,需进一步明确其病因,不除外患者的腹痛症状为某一疾病在消化系统出现临床表现的可能,例如,腹型过敏性紫癜。随后,在科主任的指导下,我电话联系了该患者在皮肤科的主管医师,建议患者复查腹部CT,同时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得知胃肠外科的会诊意见也建议复查腹部影像学。

患者行全腹CT检查未及异常
随后与该患者在皮肤科的主管医师通过办公软件钉钉联系,建议她将患者的皮疹拍照后发送给我以助于明确诊断。

患者手部可见紫癜

患者足部可见紫癜
收到上述病情照片后,考虑患者腹痛症状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所致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患者转我科行后续治疗;该患者在皮肤科的主管医师与其沟通后,患者于2025年11月01日下午转入我科,继续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口服“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同时静滴维生素C以改善血管通透性。
患者转入我科治疗的第二天,当科主任从消化内镜室忙完后返回病房时,我向科主任汇报该患者已于昨日转入我科治疗,科主任问到患者的皮疹和紫癜在哪些部位还能看到,我随即将手机中由皮肤科同事发送的上述图片向主任传阅了一下,科主任表示要到患者的病床前查房再看一下,我作为患者的主管医师一起陪同查房。

科主任查房发现患者背部亦可见紫癜
科主任在查房过程中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在2年余前和本次发生腹痛症状前都曾发生“过敏”(过敏原不详),随即出现皮疹、紫癜与腹痛症状。走出患者的病房后在科室走廊里,科主任嘱咐我在采集病史的过程中,注意询问腹痛症状是急性病程还是慢性病程及其诱因;另外,在会诊过程中不宜局限于只关注患者存在腹痛这一主要症状,如果在会诊过程中留意到患者皮肤上的紫癜,则有利于在第一时间考虑到患者腹痛的病因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在患者转入我科治疗的第三天,安排患者行胃镜与结肠镜诊疗,在此期间,观察到患者还其他部位的紫癜。

患者右手手背的紫癜

臀部可见紫癜

胃镜报告如上图所示

结肠镜报告如上图所示

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

免疫球蛋白E升高明显

请血液内科会诊后,遵照会诊意见制定激素逐渐减量的用药方案,后患者好转出院。
病例讨论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多数病人发病前1~3周有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随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此病例中的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咽部不适症状。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紫癜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局限于四肢,以下肢及臀部多见,躯干极少累及。紫癜常对称分布,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该病例中患者的病情具备上述特点。
腹型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因消化道黏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病人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及便血等症状。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腹部症状与紫癜多同时发生,偶可发生于紫癜之前。该患者具备部分上述特点,但尚未出现上述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升高。该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上述特点。
另外,科主任在未见到患者之前,通过听取会诊医师汇报病例即可考虑到“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凸显了临床经验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