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终得双胎丨一例29岁输卵管不孕女性个体化IVF全过程分析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因素包括输卵管病变、排卵功能障碍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卵巢刺激方案及胚胎移植策略,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结局。本文报道一例29岁,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致不孕的女性,通过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方案下的卵巢反应、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以期为同类患者的个体化临床决策提供关键参考。
病例简析
女性患者,29 岁,G0P0。夫妻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 2 年。2021年9月开始门诊促排+检测排卵4个周期,有优势卵泡生长及排卵,未孕。2022年1月行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上举明显。现要求IVF助孕。
病例概况
• 基本病史
√ 女方,29 岁,身高 163 cm,体重 54 kg,BMI 20.32 kg/m2。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 2 年余。2021年9月开始门诊促排+检测排卵4个周期,有优势卵泡生长及排卵,未孕。2022年1月行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上举明显。
√ 男方,30岁,精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 入院诊断
√ 女方:1、原发性不孕症;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男方:原发性不育症
• 基础情况
√ FSH:8.04 mIU/mL
√ LH:3.26 mIU/mL
√ E2:20.98 pg/mL
√ PRL:24.98 ng/mL
√ AMH:2.79 ng/mL
• 其他情况
√ 查体:体温 36.6 ℃,心率 77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14/78 mmHg,余无异常。妇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 B超示:左卵巢AFC 3 枚;右卵巢AFC 5 枚。
√ 月经史:平素月经规律,周期 6~7天/28~30天,经量正常,无痛经。
√ 婚育史:G0P0。
• COS方案
第一周期:拮抗剂方案(2022年10月)
√ Gn起始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225 IU
√ Gn天数:11 天
√ 拮抗剂:西曲瑞克 0.25 mg,D10~D11
√ 其他: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 IU×4 天
√ 获卵:10 枚
√ 获胚:受精 7 枚,D3胚胎 3 个,其中优质胚胎 1 枚。未形成可利用囊胚
√ 移植:移植 D3 胚胎 2 枚
√ 妊娠结局:未妊娠
第二周期:卵泡期长方案(2022年12月~2023年1月)
√ 激动剂降调节:周期前1个月
√ Gn起始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150 IU
√ Gn天数:9 天
√ 其他: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 IU×2 天
√ 获卵:10 枚
√ 获胚:受精 7 枚,D3 可用胚胎 7 枚,优质胚胎 2 枚。培养形成可利用囊胚 2 枚,冷冻。
√ 移植:移植 D3 胚胎 2 枚。
√ 妊娠结局:宫内双胎妊娠。
表1 第一周期卵巢刺激过程

表2 第二周期卵巢刺激过程

病例小结
治疗回顾
本病例中患者第一周期采用拮抗剂方案,Gn 启动为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225 IU,应用 7 天后,添加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 IU,联合应用 4 天。获卵 10 枚,受精 7 枚,形成 D3 胚胎 3 枚,移植2枚,余培养未形成可利用囊胚,未妊娠。第二周期选择卵泡期长方案,Gn 启动为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150 IU,应用 7 天后,添加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 IU,联合应用 2 天。获卵 10 枚,受精 7 枚,D3 胚胎 7 枚,移植 2 枚,余培养形成可利用囊胚 2 枚,冷冻。最终获得宫内双胎妊娠。
治疗心得
本病例患者首次促排选择拮抗剂方案,未妊娠。第二次促排选择卵泡期长方案,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降调节后,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启动,并结合卵泡大小灵活调整,适时使用递减方案。由于卵泡生长速度慢、E2 上升速度慢,提示卵巢反应不佳,则适当添加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可有效改善慢反应患者卵母细胞质量,最终获得双胎妊娠。
专家简介

黄佳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先后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佐治亚医学院访问学习。
重庆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致力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相关的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潜能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人社局博士后特别资助等数项课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文章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