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第3次截骨
1. 第3次截骨抱髁:股骨外旋定位器测量决定四合一截骨模块大小,1/2/3/4/5/6/7,当测量值位于两号之间时,如果采用后参照的方式,仍建议选择大一号的假体,越大截骨越少,更安全。可以用股骨假体稍微试一下。膝关节后参考假体,后髁截骨相同,不同假体后髁厚度一样,但是假体越小,曲率半径越小可以增加屈曲间隙,当屈曲间隙紧是换小一号假体,曲率半径小,屈曲间隙变松
2. 前后截骨和前后斜面截骨统一设计为四合一截骨模块一次完成:股骨外旋截骨,获得屈曲间隙矩形。后参考外旋3°后髁截骨
3. 四合一截骨的顺序一般按照前髁、后髁、后斜、上斜进行。由于前髁已进行预截骨,此时只需进行修整即可。截完后髁后先进行后斜截骨,因为后斜截的骨块较小,而上斜的骨块较大,先截后斜可以维持截骨板的相对稳定。手术中可以有很多变通,但均需以保持稳定和不出现notching为前提。
4. 外侧截骨没有notch,内侧一般就不会。先截外侧也可以调整截骨
5. 股骨髁前截骨,后髁线设置3°外旋,而外翻膝应该排除在外,因为外翻膝的外髁可能发育不良。在那种情况下,用后髁线作为参考会导致内旋或者髌骨轨迹异常。而通髁轴和Whiteside's 线是一个较好的参考。前参考,前髁截掉9㎜,后髁改变大小,定位时没有noth时中间测量尺数字就是接骨板的号,中间两个钉的位置就是通髁线即旋转轴。
6. 股骨后髁截骨:股骨后髁截骨与胫骨截骨组成了屈曲间隙,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损伤后交叉韧带(选择后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时)和内侧副韧带,用窄锯片进行此部分的截骨会有很好的帮助,助手的内侧拉钩应该向上牵拉平行摆锯,能够直视下截骨,以保护内侧副韧带。
7. 前后倒角截骨:这是通过同一个截骨板的股骨前后部非常简单的截骨,应该注意不要损伤内侧副韧带以及后交叉韧带。
8. 内翻膝的特点往往是内侧结构紧,外侧结构松。我们手术的目标就是要松解内侧匹配外侧,所以,内翻膝间隙的大小是由外侧决定的,而不是内侧。
9. 后隐窝重建
10. 由于后参照的后髁截骨量恒定,保证了后方稳定,对病人的屈曲,尤其是蹲起动作至关重要。具体操作:屈曲膝关节,将抱髁器抱住后髁,前方插入测量笔针,测量假体前后径大小,此为笔针式测量。或者通过镰刀片在股骨髁外侧进行测量,此为镰刀式测量。当测量值位于两号之间时,如果采用后参照的方式,仍建议选择大一号的假体。
股骨截骨(选择前参考还是后参考)
①前参考:优点:避免前方Notch,髌股间隙友好。缺点:后髁截骨不准确,影响屈曲间隙。②后参考:优点:屈曲间隙准确。缺点:前方皮质Notch或髌股关节过紧(over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