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为什么膝关节置换前至少1周禁止进行穿刺?用无数血泪教训换来的铁律!

心情驿站版达人 · 发布于 10-12 · IP 德国德国
4802 浏览

患者,男,68岁,在住院后,他才吞吞吐吐告知主管医生,2天前膝关节进行过穿刺注射药物。本打算安排手术,主管医生一听这消息,立马把他手术停了。并建议他弄清什么药品,至少一周后复查炎症指标,再决定手术时机。他觉得这膝关节不可理解,不就是一个小小穿刺,怎么突然取消手术了?别着急,我给您慢慢科普。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家着呢!

  “手术前至少一周,绝对不要在即将手术的关节部位进行任何穿刺、打针或抽液。” 这是多数关节科医生的内心呼唤,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乎手术成败、甚至患者生命的重大医学原因——预防感染。


一、核心风险:一旦感染,万劫不复

关节置换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您换上一个金属和聚乙烯构成的“新关节”。这个人工关节本身没有血液供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对其表面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清扫。

如果把人工关节想象成一套精装修的房子,那么细菌就是最可怕的“白蚁”。一旦这些“白蚁”在手术中趁机潜入并附着在假体表面,它们就会迅速形成一个叫做 “生物膜” 的保护层。

生物膜是什么? 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层坚固的“细菌堡垒”。细菌躲在里面,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常规剂量的抗生素都难以穿透,无法彻底消灭它们。

后果是什么? 导致人工关节感染。这是关节置换术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感染:

患者痛苦:关节持续红肿、剧痛、流脓,发烧。

治疗艰难:往往需要经历多次、长时间的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二次手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再次进行手术,取出已经感染的人工关节,彻底清创,待感染控制后(可能间隔数月),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植入新的假体。这个过程对患者的身心和经济都是巨大的打击。

img

二、为什么术前穿刺是“引狼入室”?

现在我们来解开核心谜团:为什么术前在关节上打一针,风险如此之高?


1. 开辟了一条“直达通道”

您的皮肤是身体抵御细菌的第一道,也是最强大的天然屏障。平时,皮肤表面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很难突破这层防线。然而,穿刺的针尖会像一把钥匙,为皮肤表面的细菌打开一扇通往关节深部“密室”的便捷之门。

针眼虽然微小,但足以让微小的细菌趁虚而入。

2. 细菌的“潜伏”与“爆发”

穿刺后,可能只有极少量的细菌被带入。在您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看起来相安无事。这给人一种“打一针没什么”的假象。

但实际上,这些细菌可能正在关节内“潜伏”下来。当您接受手术时,手术本身会对身体造成创伤,暂时性地降低局部抵抗力。此时,这些潜伏的细菌就会借机大量繁殖,并在新植入的、毫无免疫力的人工关节上“安家落户”,最终酿成大祸。

3. 破坏无菌环境,增加定位难度

即使是绝对无菌的医疗操作(如注射激素或抽积液),穿刺本身也会引起关节内轻微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这会改变关节内部的原始环境,可能使手术区域更容易在术后被细菌定植。

此外,如果穿刺部位出现淤青、肿胀或轻微炎症,也会干扰医生对手术切口的最佳选择。

img

三、“安全区”与“禁区”的划分

医生强调的“禁止穿刺”,特指即将进行手术的那个关节。

绝对禁区:计划手术的膝关节、髋关节等。术前一周(有些严格的标准是两周)内,严禁在此进行任何形式的注射,包括:

关节腔内注射(如注射玻璃酸钠、激素)

抽吸关节积液

封闭针

甚至包括针灸等任何会刺破皮肤的操作。

安全区:身体其他部位,如手臂、臀部等,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打针(如疫苗、抗生素),通常是不受影响的。但务必告知您的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让他们全面评估。

四、总结:一道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简单来说,这条规定可以类比为:

在给一间珍贵的无菌室进行精装修(关节置换)之前,绝不允许任何人用一根钉子(穿刺针)在墙上凿出一个小洞,因为哪怕是最微小的洞,也可能让灰尘和害虫(细菌)进入,最终导致整个装修工程彻底失败。

因此,“关节置换术前1周禁止穿刺打针”是一条用无数血泪教训换来的铁律,是保障您手术成功、避免灾难性感染的生命防线。

 很多手术无菌做的很好,但术后找不到什么原因就发生感染的病例,可以回头追溯下是否有1周内关节穿刺史?答案或许就明朗了!

注:本文仅供医学科普参考,若有不适,及时线下就诊。

原创文章,首先于微信公众号:骨道西风。

人工关节感染 (1)
11 16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