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CRP升高?解读细菌感染的血液信号与抗生素选择。
病例信息
患儿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高度热,最高热峰39°C,无寒颤,无抽搐,咽痛,胃口不好;体查发现咽充血,双扁桃体Ⅰ°肿大,表面见散在脓点,心肺未见异常。

目前患儿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叮嘱患儿充分休息,清淡饮食、进流食、多饮水、加强营养。禁食辛辣、烧烤、油腻。患儿高热,咽痛引起胃纳差,以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患儿休息处应湿润通风。
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 CRP均高,考虑细菌感染引起明确,大多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鉴于患儿目前没有对头孢呋辛酯或其他β-内酰胺抗菌药物过敏,所以根据经验用药可选择较为敏感的第二代头孢抗生素治疗,而头孢呋辛是一种杀菌性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抵抗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
在感染的细菌仍未明确或由敏感细菌引起感染时,适合用它进行治疗。因为该抗生素味道较苦,患儿难于口服,故予头孢呋辛静滴抗感染治疗,每日剂量为按体重 30~100 mg/kg,分 3 次或 4 次给药,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腹泻、恶心呕吐、荨麻疹、舌头肿胀、血清病样反应、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故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才行。
患儿咽痛明显,可予蒲地蓝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治疗。蒲地蓝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乏力、头晕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患儿使用时亦需要注意。经过1周治疗,患儿病情好转,无发热、咽痛等不适,复查相关指标正常,家属要求出院,予以办理出院。
病例讨论
1.小儿扁桃体炎是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其主要致病菌为β溶血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及一些病毒(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较多见。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食物或直接接触而传染,故有传染性。嘱家属戴口罩并勤洗手预防交叉感染很重要。
2.该患儿只要表现为高热,咽痛,胃纳差,查体可发现咽充血,双扁桃体Ⅰ°肿大,表面见散在脓点。血液学检查: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血沉可加快。该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 CRP均高,考虑细菌感染引起明确,可给予对革兰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第二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根据轻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若已发生局部并发症如扁周脓肿,为防止脓肿扩大引起严重后果,可静脉给予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同时合用甲硝唑或单独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治疗。高热者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消退炎症。
3. 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