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脊髓损伤治疗新进展,serpina3n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02-27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694 浏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作为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再生医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进展揭示了特定蛋白分子在脊髓修复中的关键作用,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Serpina3n因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效应成为研究焦点。Serpina3n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通过调控蛋白酶活性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组织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现有研究证实,在脑卒中模型中,Serpina3n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促炎性蛋白酶活性,降低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继发性神经炎症反应;同时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降解过程,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进而促进轴突再生微环境的重塑。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学者Chen等通过小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发现,血清Serpina3n水平与损伤严重程度及功能预后呈显著相关性,提示其作为脊髓损伤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机制研究方面,初步证据表明Serpina3n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神经修复调控,但该作用尚未获得分子层面的充分验证。目前相关研究仍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如2021年西北大学团队开发的超分子聚合物药物通过双重作用机制(促进轴突再生与抑制瘢痕组织形成)使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在4周内实现运动功能恢复。尽管该研究未直接涉及Serpina3n,但其作用机制与Serpina3n的功能特征存在显著协同性,暗示其在临床转化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如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的临床试验已初步证实其通过免疫调节与神经再生作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为Serpina3n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Serpina3n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其精确作用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及临床转化路径仍需通过多组学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及跨物种验证研究进一步阐明。

脊髓损伤 (1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