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25-2-7 读书笔记

发布于 02-07 · 浏览 528 · 来自 iOS · IP 重庆重庆

俯卧位通气——1974年,Bryan首次提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的概念。最早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也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趴着的状态下进行呼吸或让呼吸机患者帮助呼吸,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浓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

2、 镇静镇痛下俯卧位机械通气(经典俯卧位)为避免部分并发症出现及减少患者接受治疗时的不适感,常会同时给予全程的镇静、镇痛严密监测等处理,适用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是指应用于清醒、非插管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清醒是指患者可执行简单指令,理解语言表达,可用语言或手势传达信息,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

3、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大侧卧位)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如:孕妇、肥胖、腹腔高压、气管切开、头面部损伤等,不方便行常规俯卧位的患者。如抱胸式俯卧位、跪姿俯卧位、坐姿前屈俯卧位等,如果以上姿势难以维持,也可以采取90°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4、 临床上通常将降钙素原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1级:PCT<0.25ng/ml,通常认为没有细菌感染;

2级:PCT 0.25-0.5ng/ml,提示有轻度细菌感染;

3级:PCT 0.5-2ng/ml,提示有中度细菌感染;

4级:PCT>2ng/ml,提示有重度细菌感染。

5、中性粒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细菌感染发生时,机体免疫系统即刻被激活,白细胞数量增多,杆状核粒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即左移现象),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这一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6、在临床上,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能够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初步筛查工具之一。

7、当人体患有感染性炎症疾病、出现组织坏死和损伤、患有恶性肿瘤,或者因多种原因导致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时,血沉都会加快。

8、当 SAA 与 CRP 同时升高时,提示细菌性炎症的可能性较大;如果 SAA 升高而 CRP 不升高或仅有轻度增高(≤ 50mg/L),则提示病毒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9、PCT、CRP 的升高幅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0、铁蛋白、纤维蛋白原也被视为早期感染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11、IL - 6能够诱导机体产生 CRP、SAA 和 PCT 等 APP。因此,IL - 6 的出现会早于各种 APP。

12、肝素结合蛋白(HBP)、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也可以预测早期是否存在感染。

13、2016年2月 JAMA 发布了脓毒症新定义Sepsis3.0,这项由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及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联合发起制定的共识中,提出了qSOFA的新概念,并将“qSOFA≥2分”作为非重症监护室疑似脓毒症的筛查工具。

 

 

 

 

 

 

最后编辑于 02-07 · 浏览 528

回复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