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终学习笔记3--《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
2024年国内外发表了多篇肾脏病指南与专家共识。小多整理了相关内容,做成学习笔记形式与大家研究学习及分享,附上原文,供参考。
《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专委会、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委员会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的。以下是对该共识的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意义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CKD总体诊断率低,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建立CKD的防治体系,完善CKD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提升各学科医师对CKD高危患者的共筛共管能力。该共识旨在建立多学科CKD共筛共管模式,实现CKD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延缓肾衰竭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以达到改善CKD患者预后、降低CKD疾病负担的目标。
二、筛查人群
共识推荐以下患者定期行CKD筛查:
糖尿病患者: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CKD,且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出现肾脏“三高”(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和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或超重患者:体重指数(BMI)>28kg/m²为肥胖,BMI>24kg/m²为超重。与体重正常患者比,肥胖患者CKD的患病风险升高30%。肥胖相关CKD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容易漏诊。
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和/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CKD和心血管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需将CKD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的风险因素。
卒中患者:建议对卒中患者定期行CKD筛查。
易导致肾脏受累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建议尽早、定期行CKD筛查。
此外,对于存在下述1种及1种以上的CKD高危患者,如老年人(大于65岁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等,也建议每3~6个月行CKD筛查。
三、筛查指标和频率
共识建议CKD高危人群的多学科筛查指标包括:
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如无检测条件可考虑尿常规初步筛查。eGF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建议CKD高危人群每3~6个月进行1次UACR、eGFR检测,并定期监测血压。对于未合并CKD高危风险的一般人群,建议每12个月进行1次UACR、eGFR检测,并定期监测血压。
四、延缓CKD进展的治疗药物
ACEI/ARB:无蛋白尿的CKD患者,当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时,推荐ACEI/ARB治疗。
SGLT2i:对于UACR≥200mg/g,eGFR≥20mL/min/1.73m²的CKD患者推荐使用SGLT2i。若UACR<200mg/g,eGFR在20~45mL/min/1.73m²的患者,亦可考虑使用SGLT2i。
CKD合并以下任意一条优先推荐使用SGLT2i:
1.具有中度及中度以上CKD进展风险的患者(参照2024年KDIGO发布的CKD进展风险分层,即UACR≥30mg/g和/或eGFR<60mL/min/1.73m²的CKD患者)。
2.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和/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3.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
4.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nsMRA:CKD合并糖尿病患者,若UACR>30mg/g,eGFR>25mL/min/1.73m²,血钾正常,并已使用最大耐受剂量ACEI/ARB和/或SGLT2i治疗,仍出现持续性尿白蛋白时,推荐nsMRA治疗。非奈利酮
GLP-1RA:CKD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SGLT2i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推荐使用长效GLP-1RA治疗。
虽然联合应用SGLT2i、ACEI/ARB、MRA等可进一步改善心肾结局,但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缓慢逐一递增,需注意密切监测血压、血钾、肾功能变化等,避免盲目机械性的药物叠加使用。
五、多学科临床管理
共识强调,CKD的多学科临床管理需要肾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全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和协作。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可以为CKD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诊疗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为CKD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该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CKD的诊疗水平,降低CKD的疾病负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最后编辑于 2024-12-25 · 浏览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