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药物的皮肤副反应(一):发疹性药疹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梦想去飞翔
    您的案例《药物的皮肤副反应(一):发疹性药疹》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3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4-11-25 · 浏览 1659 · IP 湖北湖北

药物引起的皮肤副反应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是为药疹(Drug eruptions)。

但药疹其实有不同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药疹,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诊断。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药疹。今天我们来了解:发疹性药疹(Drug‐induced exanthem


一,发疹性药疹的机制

发疹性(Exanthematous)药疹也叫斑丘疹型(Maculopapular)药疹。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迟发型T淋巴细胞介导。根据Gell和Coombs系统分为4类(Ⅰ-Ⅳ)里,属于Ⅳ型反应里的Ⅳc型。

具体机制有: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CD8+效应T细胞迁移到组织中,由穿孔素/颗粒酶B、颗粒溶素和凋亡相关因子配体介导杀死细胞。


二,诱发药物与危险因素:

目前比较肯定的诱发药物有:

  • 抗生素
  • 芳香磺胺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
  • 抗癫痫药
  • 非甾体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
  • 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奈韦拉平与阿巴卡韦)


共存疾病可能使患者更易发生药物变态反应,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HIV感染、囊性纤维化,可能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三,临床特征

通常是前1-4周内开始使用的药物或先前使用过之后再次使用的药物诱发了“发疹性药疹”。

其皮肤特征有:

  • 红斑疹、丘疹,偶尔有脓疱或大疱,
  • 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轻型可能累及面部和掌跖,但大多不会累及肢端。
  • 常将药疹描述为“麻疹样”或“风疹样”,因为其皮损形态和分布与这些病毒性皮疹非常相似。有时会出现大量小丘疹或脓疱。
  • 下肢和其他重力依赖区可出现紫癜性皮损。


除皮肤改变外,还可有瘙痒、低热、急性期蛋白增加、轻度嗜酸粒细胞增多。

img

发疹性药疹,参考1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发疹性药疹,参考1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发疹性药疹,参考2



特殊类型: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symmetrical drug-related intertriginous and flexural exanthem, SDRIFE),旧称狒狒综合征。需注意,它也可以是接触性皮炎的全身性表现。

它是发疹型药疹的少见变异型,最常是男性病人,由氨基青霉素类诱发。

皮疹表现为臀/肛周或腹股沟/生殖器周围区域界限清楚的V形红斑,通常还有另外一处间擦部位受累,如腋下、肘窝或腘窝。要注意跟恶性间擦疹鉴别。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SDRIFE,参考1


img

SDRIFE,参考2



大多数发疹型药疹为轻度至中度,无严重并发症。皮疹进展迅速,停用诱发药物后2日左右最为严重,并在5-14日时消退。


缓解通常伴有一些皮肤脱屑。肤色更深的患者可能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



四,诊断与治疗

仔细了解用药史,确定药物暴露与出现皮疹之间的时间关系有助于找出致敏药物。停用相关药物后,皮疹通常快速消退(通常在7-14日内)。但要注意,完全消退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通常根据病史就可以诊断。只有很少数者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措施。其目的是应对复杂而诊断不清的情况。

比如,抽血化验、皮肤活检来排除其他疾病;在临床缓解1-6个月后,还可以采用斑贴试验来验证具体的病因药物。

发疹型药疹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尚无随机对照试验对发疹型药疹对症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其应用基于临床经验。

为缓解皮疹和瘙痒症状,建议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口服抗组胺药。比如,口服西替利嗪。


补充阅读:

1,《狼疮性肾炎该如何诊断?

2,《如何应对新生儿狼疮(下)

3,《如何合理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慢性病贫血?



参考资料:

1,Uptodate临床顾问

2,《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

发疹性药疹 (2)
药物性皮炎 (42)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 (1)

最后编辑于 2024-11-25 · 浏览 165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