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

老年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4-11-14 · IP 河南河南
1405 浏览


img

许多人体检时发现肝血管瘤,可能会感到恐慌。

其实,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理学改变是静脉畸形,由大小不等、异常扩张的静脉网状格结构,或静脉窦结构组成的静脉团块,状如海绵,质地柔软,因此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女性患者多见,生长缓慢且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并不需要过度担忧。

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开放、非腔镜手术的方法。





为什么选择介入治疗?

微创:与传统的开放手术及腔镜手术相比,介入治疗仅需一个针眼就解决肝血管瘤问题,创伤小、恢复快。

精准:DSA、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介入医生可以精准地找到血管瘤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安全:患者局麻,完全清醒状态下介入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适应症

在体检发现前,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当血管瘤巨大或近期增长速度快者,会有上腹部不适感觉。

多种影像学上都有典型表现,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

没有症状体检偶尔发现者不急于治疗,血管瘤体积较大(直径大于10cm)或定期(至少1年)复查逐渐增大者才考虑治疗。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普萘洛尔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成人无效。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创面广泛渗血不易处理,一般不多为首选方案。

介入治疗:有栓塞和消融两种技术。

肝动脉栓塞术(TAE)是治疗症状性血管瘤的首选方法,肝动脉栓塞术(TAE)是通过将栓塞剂注入到为血管瘤供血的动脉血管内,使血管瘤的供血动脉被堵塞,从而导致血管瘤内部缺血、缺氧,抑制其生长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血供丰富的肝血管瘤以及自发性破裂的肝血管瘤。

消融治疗有射频、微波等物理学消融技术及穿刺注射硬化剂的化学消融技术。

物理消融是将消融针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血管瘤,局部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以达到治疗效果。

化学消融是穿刺肝血管瘤,向瘤内注射硬化剂,静脉窦内继发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后导致血管瘤萎缩。

对血供差的血管瘤,选择消融治疗为好。

img


img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监测和管理

1.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CT和MR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评估肝血管瘤的疗效。

CT增强扫描和MR检查可以用于测量整个瘤灶的大小,并且MR在测量数据及分析上更加准确、客观。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

2.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控病情的变化。

这包括对病灶大小的测量和对新发或残留病灶的观察。

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进展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患者在治疗后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了解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实现早日康复。



img
肝血管瘤 (3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