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病”不痛就好了?有可能痛风未被治疗!
痛风又称为“帝王病”,是因为和酒肉有密切关系,比如长期摄入大量动物内脏、海鲜、酒精、高汤等,从而导致尿酸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发生痛风的基础,无论男女,非同日2次尿酸水平超过420µ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盐结晶并沉积,从而诱发炎症反应,即痛风;在肾脏沉积可引发慢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为尿酸性肾病。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好发于大脚趾、脚面、踝、膝、手指、腕关节,典型表现急性起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发病诱因:大吃大喝、饮酒、受凉受潮、熬夜、劳累、走路过多、穿鞋过紧或者大量吃水果、果汁等。
痛风急性发作会吃“止痛药”比如秋水仙碱、布洛芬、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甚至会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吃完药就很快不痛了,而忽视尿酸盐结晶还在关节里,结果就是痛风反复发作,所以还需规范长疗程治疗高尿酸血症。
减少痛风发作,首先从自己做起。

降尿酸药物该如何把握时机?
痛风患者血尿酸≥ 480µmol/L。
血尿酸≥ 420µmol/L合并痛风关节炎发作≥ 2次/年;痛风石;在关节疼痛完全缓解2周后,才开始加降尿酸药物。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540µmol/L或≥ 480µmol/L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之一起始降尿酸治疗。
一般血尿酸目标≤ 360µmol/L,对于合并症血尿酸≤ 300µmol/L。
痛风总是不期而至,关键在于降尿酸。
拒绝“饕餮盛宴”,和痛风说再见。
最后编辑于 2024-11-10 · 浏览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