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集采需全流程科学化管理
按:
本人在岗时,重要工作之一,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后续,重在疑难病例会诊,
为此、记录编辑了很多病例小结,形成本地独特的抗菌药物治疗经验总结。其深刻体会之一,紧跟临床一线各地专家的学术新动态,新理念,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以个体病例治疗结果作为评判标准,不是以是否符合指南、指导意见作评断标准。
以当地细菌流行病学作为临床合理用药依据,又是一深刻体会。多次全国学术讲课件中,把临床病例的实践总结汇报。
因此,总结出的一套“三个篱笆桩“理念,反映”人“、药”、细菌“的三角鼎立关系,和施毅教授“永恒三角”理念吻合。
同样的药,同样用量、用法、在不同人身上,反映不同疗效结果(例,妇产科感染患者-,与呼吸科、肿瘤科等老年患者),完全不对等的疗效结果。
另一感受:这文章,比较客观反映临床合理用药、科学管理的实际。读了使人感觉舒畅 ,有内涵。
这文章,医保部门,也应该认真学一学,少点外行话。
2024-09-10,;18:05 收当,辛老师
聚焦抗菌药物集采
抗菌药集采需全流程科学化管理
健康报,2024-09-06(5)
本报记者 吴刚 特约记者 朱琳
近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广东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全流程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优化抗菌药物集采管理提供指导,从而在满足集采政策要求和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标题-1:抗菌药集采面临诸多挑战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其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自2011年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改进之处。比如,随着众多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入集采,其在集采推进过程中也陆续浮现出一些管理和合理应用方面的问题。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梅清华介绍,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医疗机构执行药品集采政策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上述两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如何协同发展是当前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比如,相关政策反复强调不能搞“一刀切”,就是充分认识到全国范围内患者的差异性需求应该得到必要的满足。不同地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习惯、医疗资源的分布、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集采政策的适应性和执行效果。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更关注抗菌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抗菌药物,这使得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集采政策难以完全适应各地的具体要求。
另外,集采中选抗菌药物的质量和疗效问题成为集采过程中各方关注的重点。由于集采主要以价格为导向,中选药品的质量保障和疗效一致性问题可能受到挑战。个别企业可能在竞标中采取低价策略,但其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能否达到预期要求,仍是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标题-2:集采流程亟待科学规范
广东省作为全国抗菌药物集采的先行者,通过探索与创新,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共识》提出的“科学采购、精准管理”的理念,极大提升了抗菌药物集采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以下简称珠江医院)医务处处长支国舟介绍,早在2021年,广东省就出台了《广东省医疗机构落实药品集采科学管理(VPS)专家建议》。这份建议由珠江医院牵头,全省53家医院的113名学科带头人共同编写。本次珠江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牵头制定的《共识》是上述专家建议的升级版。在该《共识》中,广东省的集采政策突出全流程管理理念,覆盖了从中选品种遴选、采购到临床使用和效果评估等10个环节的全过程。
根据《共识》提出的专家建议,广东省在中选企业遴选过程中,特别关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供应保障能力以及是否通过一致性评价等关键因素。支国舟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广东省通过对中选企业进行严格遴选,有效降低了采购风险,提高了政策执行的可靠性。
此外,《共识》强调加强中选品种临床使用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和疗效监测机制,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供应。通过对药品全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广东省在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提高了医疗机构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标题-3:为科学集采建立“工具包”
尽管广东省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集采管理“打了样”,但将其放在全国层面进行推广或许存在一定难度。
全国范围内的集采政策在不同地区落地时,可能会面临执行标准不统一、操作流程复杂等问题。例如,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和患者需求的差异,各省市在执行集采政策时可能会遇到中选品种质量控制不力、药品供应保障不足等难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影响全国范围内抗菌药物集采政策的执行效果。
梅清华指出,《共识》的主要价值是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所有措施选项,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工具包”,供全国同行在实践中灵活借鉴。例如,各地在中选品种的遴选标准和采购流程上,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能够满足各地的需求。
另外,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是抗菌药物集采后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广东省通过加强对中选品种的耐药数据监测,有效控制了耐药率高的品种在临床上的使用。梅清华强调,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时,需要结合各地的微生物耐药情况和临床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广东省在《共识》中提出的“科学采购”理念,是其创新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共识》明确指出,集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药品的临床需求、市场供应情况、质量标准和价格水平,确保所选药品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支国舟认为,这一理念不仅为广东省的集采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全国其他省份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此外,《共识》还提出了几项更为灵活的建议。
首先,广东省在集采过程中,加强对中选品种的临床使用监测和效果评估,以确保药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支国舟表示,未来,广东省会进一步优化药品目录,淘汰疗效欠佳的品种,避免药品资源的浪费和抗菌药物滥用。
其次,广东省在《共识》中提出的“建立应急预案”建议,为突发状况的应对提供了保障。例如,在中选品种出现质量问题或供应短缺时,广东省能够通过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不受影响。梅清华指出,这一举措在未来全国范围内推广时,需要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
最后,广东省还通过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了集采政策的执行机制。支国舟提到,广东省在集采过程中,与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各方在政策执行中的协同配合。这一做法在未来的全国推广中,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重要的参考。
最后编辑于 2024-09-11 · 浏览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