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背景 糖尿病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横断面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但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与内脏脂肪关系(CVAI)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 年参与浦东新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 12 个乡镇街道、35 个村居委的居民 5 236 人为研究队列。收集其基线资料,内容包括 CVAI、内脏脂肪指数(VAI)、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身体形态指数(ABSI)和身体肥胖指数(BAI),分别于 2016 年和 2019 年进行追踪随访;截至随访结束(2019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医疗系统就诊信息和生命统计信息系统判断该研究队列糖尿病新发情况。依据基线CVAI、VAI、BMI、WC、WHR、WHtR、ABSI、BAI 四分位数将纳入人群分别分为第 Q1~Q4 四分位数:CVAI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306、1 307、1 307、1 307 例;VAI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300、1316、1 306、1 306 例;BMI 各组例数依次为1 305、1 302、1 312、1 311 例;WC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302、1 273、1 287、1 367 例;WHR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180、1 203、1 332、1 514 例;WHtR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199、1 393、1 400、1 237 例;ABSI 各组例数依次为 1316、1 302、1 302、1 308 例;BAI 各组例数依次为 1 310、1 304、1 308、1 307 例。采用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 CVAI 和其他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 CVAI 与其他肥胖指标的预测作用。
结果 浦东新区居民 2013—2016 年糖尿病发病密度33.55/1 000人年,2016—2019 年糖尿病发病密度 23.25/1 000 人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总发病密度呈现出升高趋势(2013—2016 年:χ2 =28.503,P 趋势 <0.001;2016—2019 年:χ2 =25.600,P 趋势 <0.001)。截止 2016 年,基线 CVAI 四分位数越高,糖尿病累积发病率(CVAI:χ2 =131.865,P 趋势 <0.001)和发病密度(CVAI:χ2 =100.105,P 趋势 <0.001)均越高。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 CVAI处于 Q1 相比,CVAI 处于 Q4 的男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79.4%(HR=1.794,95%CI=1.044~3.083,P<0.05),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371.2%(HR=4.712,95%CI=2.601~8.538,P<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在预测男性糖尿病发病情况中,CVAI 对男性糖尿病预测的AUC为0.600(95%CI=0.561~0.640)),识别男性糖尿病的约登指数为 0.181,截断值为104.1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CVAI对女性糖尿病预测的准确性最高(AUC=0.699),且在识别女性糖尿病时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值 0.317,最佳截断值为104.609。
结论 2013—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且相较于其他肥胖指标,CVAI 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指标。
最后编辑于 2024-09-11 · 浏览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