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与多汗症
抗抑郁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抑郁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常用药物包括SSRIs(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氯伏沙明)、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安非他酮、阿戈美拉汀等。
药物副作用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抗抑郁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焦虑、失眠、性功能障碍、多汗、口干等。
抗抑郁药与多汗
多汗症,顾名思义,就是以机体过度出汗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其主要发生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的变化、5-羟色胺(5-HT)能的平衡及去甲肾上腺素(NE)能的调控等有关。
对于服药后出现多汗的患者,程度轻的一般可以自行缓解,但对于程度严重的患者则会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例如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满头大汗、手汗;半夜醒来汗水湿透了全身衣服;每天需要更换多次衣物等。抑郁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发生多汗症的概率为5%~14%,与抗抑郁药的其他很多副作用不同,多汗症一般不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缓解,而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除影响日常生活外,多汗症状也会引起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产生心理-社交后遗症。
引起多汗的药物
大部分常用抗抑郁药均可升高多汗风险,对SSRIs而言,氟伏沙明相对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发生多汗症的风险较低。对SNRIs而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则无显著差异。
多汗症的治疗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针对抗抑郁药所致的多汗,建议加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或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扎托品)。另有一些研究显示,患者服用赛庚啶、米氮平、阿立哌唑等治疗有效。
最后编辑于 2024-09-08 · 浏览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