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糖尿病合并夏科足神经性溃疡的案例分析——来自公众号:糖足创面彭医生
查看病例
病例信息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71岁,退休,不吸烟。发现血糖升高15年,双足麻木6年,反复溃烂2年,加重10天。患者曾于2020年左足疼痛破溃第一次住入我科,诊断为糖尿病足Wagner3级,急性夏科足。此次再次因左足溃烂入院。
1.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7/70mmHg,Ht:168cm,Wt:69kg,BMI:24.4kg/m2,慢性病容,心肺腹体查阴性。
2.专科情况
左足足弓消失,第五趾外侧胼胝下方溃烂,约1.0cm×0.7cm大小,可探及骨质,足背红肿,皮温高。溃疡9点方向有潜行,周边皮肤苍白,基底颜色暗红,渗液少,黄白色,无臭味,周围皮肤完整,颜色暗红,发红范围约3cm。疼痛评分1分。双足10g尼龙丝检测阳性。双侧踝反射、膝反射未引出。双足足趾呈锤状指。右足足弓存在。左足背动脉搏动增强,右足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图2-10-20:入院时双足照片

图2-10-21:患足及外侧缘创面照片

图2-10-22:清创后
分析处理
3.初步诊断
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2型糖尿病足病Wagner3级,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慢性骨髓炎,夏科关节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
4.主要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中性比基本正常。PCT正常。血沉45mm/h。铁蛋白1337.00(ng/ml)。创面培养未见细菌。足X片(图2-10-23):左足骨质密度明显减低、骨小梁稀疏,部分跖趾关节及跗骨见斑片状骨质吸收改变,左足第5近节趾骨向内侧移位。左足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足MRI(图2-10-24,2-10-25):左足第三四五趾骨骨近节远端及第五跖骨信号改变提示骨髓炎可能,其他待排:左踝关节撞击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病,左踝关节半脱位:左足软组织肿胀:必要时复查、进一步检查。

图2-10-23:患足X片

图2-10-24 :患足MRI(T1W1)

图2-10-25:患足MRI(T2压脂)
5.治疗经过
入院后予制动减压、降糖、抗感染、清创、削减胼胝、创面负压、血小板凝胶等治疗,患者足肿胀减轻,溃疡好转出院(图2-10-26,2-10-27,2-10-28),患者拒绝行足踝矫形手术治疗。

图2-10-26:负压前创面

图2-10-27:创面负压

图2-10-28:血小板凝胶后3天出院前创面
6.出院后随访
出院后患者一直未穿糖尿病足特制减压鞋,每天散步,后因2次夏科足出现急性加重住院,1次再次出现溃疡住院。
总结与讨论
(二)专家点评
糖尿病是夏科神经关节病最主要的病因。发生于糖尿病病人足部称为夏科足,是一种累及足和踝部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炎症性病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足中部塌陷呈“舟状”畸形为其特征性改变。多数患者自诉无足部外伤史,常在发现足部畸形或者行走时发出异样声响后就诊。典型夏科足急性临床症状为足踝红肿、发热,病变区域痛觉消失,患侧皮温比健侧高,急性期夏科足做保守治疗,通过限制负重的同时结合全接触型定制支具(Total contact cast,TCC)进行干预(图2-10-29);夏科足病人亦常出现足部压力性神经性溃疡,骨突起处皮肤溃疡,当伴有畸形及难愈性溃疡时,则需要手术治疗。急性期消退后,病情进入骨碎片重吸收及骨重塑阶段,呈现为畸形的慢性的。可因行走时足底压力改变出现急性无菌性骨髓炎或溃疡,且反复发作(图2-10-30)。

图2-10-29:糖尿病足减压鞋及减压支架

图2-10-30 夏科足发展

最后编辑于 2024-09-10 · 浏览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