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病与类病


最近带学生时,学生发现我的疾病诊断有些很直白,头痛诊断就是头痛,胃痛诊断就是胃痛,很好明白,有些诊断像太阳病,少阳病,痰饮病,不明白这个诊断是什么意思,这个学生才开始学中医基础,不明白很正常,即使按教材来说,都学完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划分,所以提前说了一下教科书上没有的。
中医对于疾病的命名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专病,类病。专病多以病位,症状命名,如中风,眩晕,消渴,胸痹,咳嗽,肺胀,头痛,胃痛,腰痛,眩晕,不寐,心悸,症瘕积聚等(中医外科,妇科,儿科专病较多,略过),专病自有自身独特的发病病因,病程走势,病机变化。
将一类病因,病机,病程趋同,但发病症状多样的病归于一类的划分,如外感病中的三阴三阳病,卫气营血病,湿温病,内伤各种虚损的虚劳病,痰饮淤血从病机转为病因的痰饮病,淤血类病,这些类病的发病部位多样,从皮毛血脉经络筋骨到脏腑,皆可是病变部位,即有趋同也有差异,将一类病因,病机,病程,病势趋同的疾病归于一类,应用上更容易抓住疾病主要矛盾,把握病程走势,准确判断预后转归,避免纷繁杂扰导致无所是从。
临床复杂又简单,专病同时又有类病发生,类病中又有专病,病程很重要,那个先,那个后,哪个急,那个缓,先治后治同治,那本书里也不可能教,需要临床不断积累摸索。
医生治病,不论现代还是传统医学,不论从事那个科别,目的都是针对疾病。研究疾病,攻克疾病就是本职工作,研究偏了要多走许多弯路
最后编辑于 2024-09-02 · 浏览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