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二次学习采访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雷海潮的报道?
为什么我要二次学习采访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雷海潮的报道?
辛老师,2024-08-25,早上,6:50
这文报道前几天学习过一次【1】,还特别认真,做了学习标记,写了点评 。按常规,一个退休老同志,既不在岗上班,又没工作压力,何苦去操这个心?!
有道理,是应该去公园散步,享受清福。
但有个问题,一个“老”字,还是紧跟身边,不光是自己,家人,亲朋好友,时不时来电话,问这个痛,哪个不舒服,吃什么药,或者吃了这个药,哪儿不舒服---,
这时,不光是“老”字,还有“小”字。就是无时无刻,有疾病相关问题,传入耳朵。
有病就去医院!
对,有病是应该去医院,可医院并不是很好去的。
我一个老朋友,预约一个挂号,挂号费800元,可看病一句话:你回当地去!
这是刚前几天去看一病人获得信息。
我看过报道:是挂号费300 元,一句话:回当地去。
可能本人现在身体还好,常规是自己判断,用药,买药去药店。去医院也是去本地老医院,相对比较熟悉,方便得多。没经历多少“看病难”的深刻体会。
学习第一个标题: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这标题很对,没有健康,如果再成“东亚病夫”,谈何强国!
领导回答记者提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做好两个“解决”:
1,解决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三个“最”字;我给综合一下:就是因病致“贫”,按自己亲听病人所言:一夜回到解放前“!
2,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按本人所在地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我所见识的西部地区,无法比。本人曾发过一帖子:医院一条街【3】,一般情况,看病不难。但要”好高骛远“”,还有点难。
为什么要”好高骛远“呢,我看还是基础教育问题。一个感冒、头痛脑热,要去三甲大医院吗?凡是向我咨询的,我都好言相劝,当地先做个基本检查,有啥疑问,他们都上下级专科有直线联系,无需你去操心。
这话,有理解接受的,也有不接受,一谈到当地医院:满口怨言。
本人分析:有两方面原因:
1,病人初诊,达不到自己预期结果。或者服务态度等,达不到自己要求。
2,对疾病人认知水平,太贫乏。
其实,民众对医院的要求,就是治好病,不要被治死【4】。
这要求不高,但完全要达到这要求,不可能,有难度。但民众就是不认帐。
本人凭自己特有的认识水准,邀请了本人的家属群亲友,冒着大雨,参加《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5】科普讲座。我平时不可能去对他们作全方位的讲解。
一个亲属听课后说:这课不是亲身经历,讲不出来。
最近一帖:《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再思考》【6】,10个标题,本人逐条发送朋友圈,大家看了感觉很好。
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宣传报道很多,但是。为什么实际 效果不大好呢?
先写到这里。
2024-08-25,:8:05 完笔,辛老师
文献:
【1】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2】药师进家庭 带着服务“串门儿”
【3】民众戏言:台州--“医院一条街”,这倒是真的!
【4】每个病人都希望治好病,不要被治死
【5】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
钉钉直播网址:(手机微信,更方便)
【6】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再思考
附件:文献【6】10 标题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再思考
健康报,2024年8月13日(5)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
这篇文章不错,先看标题:
1,结果有不可预测性;
2,帮助患者建立合理预期;
3,技术不是唯一路径;
4,把自己修炼成杂家;
5,充分尊重患者;
6,医疗行为是利弊权衡的结果;
7,不能夸大技术和药物的作用;
8,治心是终极追求
9,了解患者的需求
10,坚定救人信念。

最后编辑于 2024-08-25 · 浏览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