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表里不一”⥤内镜与病理诊断的差异之谜


在内镜下所见疾病的诊断中,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常用的重要手段。有时会出现令人困惑的情况,比如视频中的情况,在胃窦部位,内镜下显示存在萎缩,可病理却没有同步诊断出萎缩;而胃底区域,内镜下看似没有明显萎缩,病理却提示有萎缩。
内镜检查能够让医生直接观察到胃内的形态、结构和黏膜的表面情况。当内镜下发现胃窦存在萎缩时,通常表现为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皱襞变平或消失等。但病理诊断则是通过对胃组织的切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更深入地分析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病理诊断未发现萎缩,可能是因为所取的组织样本不够典型,或者病变处于早期、较轻微的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病理特征,病理医生判断存在一些差异。
相反,内镜下胃底看似正常,病理却提示有萎缩。这可能是由于内镜观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病理诊断能够从细胞层面发现早期的萎缩迹象,如腺体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等。这种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不一致,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对于胃部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结果,必要时还需重复检查或进行多部位活检,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精准地了解病变真相,内镜结合病检该患者考虑HP感染,萎缩范围保守一点C-3,以尽量减少患者过度焦虑。
最后编辑于 2024-08-14 · 浏览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