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提拉动作 可造成孩子牵拉肘
不当提拉动作 可造成孩子牵拉肘
健康,2024年7月8日(8)
□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万大千
按:
标题::
1,牵拉肘是怎么回事;
2,不要小看“拉扯”的力量;
2,1,突然拉扯;
2,2,直接拎提;
2,3,摇晃游戏 ; 正确的做法;尽量从腋下支撑;确保力量均匀;
3,复位后如何正确处理;
2024-08-13,收录,辛老师
不当提拉动作 可造成孩子牵拉肘
健康,2024年7月8日(8)
□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万大千

近日,陈先生抱着三岁半的女儿小悦悦来到我院关节外科门诊就诊。医生经过查体后,诊断孩子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并通过手法进行了复位。几分钟后,孩子的哭声逐渐停止了。离开诊室前,生性活泼的小悦悦又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1,牵拉肘是怎么回事
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肘错位”或“肘脱环”,经常发生在4岁之内的幼儿中,其中男孩比女孩多,左侧比右侧多,2~3岁发病率最高。在婴幼儿或少儿阶段,孩子的肘关节囊及韧带较为松弛薄弱,在外力突然的拉拽下,尚未发育完全的桡骨小头极易从关节囊中脱出。
临床中,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可以通过按压桡骨头以及做前臂的旋后动作,稍加用力对抗牵引,使其复位。复位后,家长一周内不宜再度用力牵拉孩子的前臂,以免形成习惯性脱位。
2,不要小看“拉扯”的力量
不当的拖拽动作是造成牵拉肘的常见原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当拖拽动作包括突然拉扯、直接提拎,进行摇晃游戏等。
2,1,突然拉扯:当孩子突然跌倒或即将跌倒时,家长会本能地抓住孩子的手臂或手腕,尝试使他们重新站稳。但这种快速的拉扯行为可能会导致桡骨小头从肘关节囊里“挣脱出来”。
2,2,直接拎提:有时家长为了省事可能会直接将孩子从地面上提拎起来,拎拽的过程中通常会握住他们的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臂。这种通过手臂而非躯干提起孩子的方式,尤其是在孩子挣扎或动作不协调、身体不平衡时,会增加桡骨小头脱位的风险。
2,3,摇晃游戏:家长在和孩子玩过家家、转圈等游戏时,可能会牵着孩子的手臂进行摇晃或摆动。这种看似无害的游戏可能会对孩子的手臂关节造成压力,特别是当摇摆过于剧烈时。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活动、娱乐时,常常在无意中惹下麻烦,这就提示大家要了解和规避高风险动作,从源头上降低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概率。具体来说,家长和照顾者不可通过孩子的手臂来施加力量,特别是在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身体平衡的年龄段。正确的做法是在提起或辅助孩子时,尽量从腋下支撑其身体,确保力量均匀分布,不给孩子的任何一个关节带来过大压力。
3,复位后如何正确处理
在顺利复位后,为防止牵拉肘再次发生,一定要采用正确的制动方式。正确的制动方式对于保障患肢稳定、加快恢复、减轻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至关重要。具体的制动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休息和限制活动:在桡骨小头复位后的24~48小时内,尽可能限制使用复位后的手臂,不可过多活动。这有助于降低再脱位的概率,并促进受损韧带和软组织修复。
采用抱臂带或三角巾:这种支撑装置有助于减少手臂的活动范围,保护刚刚复位的关节。抱臂带或三角巾需正确佩戴,确保不对肩膀或颈部产生额外压力。通常情况下,支撑装置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此外,复位初期,冰敷能够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每次冰敷时间约15分钟,每隔几小时进行一次,切忌用冰直接接触皮肤,引起冻伤。
在桡骨小头“归位”后,家长还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若是复位后孩子的患肢仍存在持续疼痛或手臂功能未恢复如常,应及时复诊,以确保没有其他并发症。在制动几天后且没有痛感时,可逐渐开展渐进式活动,如旋转和抬举动作,以促进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恢复。
最后编辑于 2024-08-13 · 浏览 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