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老师重编和感言:382,【分享】超说明书用药现象 我们不得不面对
辛老师重编和感言:382,【分享】超说明书用药现象 我们不得不面对
(辛老师编辑此帖-点评和感言:
这个案例,最后是由:
1)临床医学专家组鉴定,
2)患者家属不信任,司法鉴定”——由法医最后判定,
(法医按药品说明书剂量,公斤体重,計算,剂量,虽然远低于肺栓塞的治疗剂量,但却略高于肺栓塞的预防剂量。由于患者生前无法确定肺栓塞的诊断,死后家属拒绝进行尸检,因此在此案例中低分子肝素只能按照“预防”肺栓塞的剂量使用,哪怕只超过一点点,也算作不合理用药。最后,法院认定医方在此案例中存在过错,判医院向患者进行赔偿。
辛老师点评:
这个案例判医院败诉,完全是文字游戏,因为,法医只按说明书标记剂量,仅略高于肺栓塞的预防剂量,远低于肺栓塞的治疗剂量。
根据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法则:剂量:略高于---,远低于---,不可能引发死亡主导因素。现在是患者家属拒绝尸检,让法医失去了解真正死 因,按图索骥,判定不合理用药,但没有查清死因证据。
为了满足患者家属愿,可以判医院败诉。但后续社会效应,就是让更多需要医务人员拼死一搏的时候,失去抢救机会。
文章发表,是让后人看的,后人怎样 理解 ,只有让阅读者理解。他们怎样理解,怎样评估自己行为,他人无法预料。
另一条,本人极力推崇开展尸检,还当事人清白,促进医学进步。
2024-07-27,17:20,感言随笔,记录,辛老师
原帖:
『一言九顶』:你的帖子被人收藏了9次
2019-11-04;17:28
一言既出,众人来顶。这就是实力!你的帖子被人收藏了9次,马上去看看吧: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中国医药报,B版头条
超说明书用药现象 我们不得不面对
□本报记者 吴若琪
编者按:
药品说明书是属于法律规定的临床用药常规,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文件之一。但是,在医疗实践中,超说明书用药却较为普遍,部分医师认为超说明书用药一部分是合理的,医师也存在“理”与“法”的两难选择。由于时间有限,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提醒医师谨慎对待超说明书用药,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1,超说明书用药原因复杂
1,1, 采访辛学俊主任,介绍:临床医学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药品说明书更新慢,仅代表一般的常规学术状态,不可能达到学术前沿水平,超说明书用药变得不可避免;
其次,辛学俊认为,药品说明书自身缺陷及其不确定性,甚至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不统一,也是导致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
一系列客观因素也易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差异,从而产生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
还指出,由于医生或药师执业行为不规范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毫无科学根据地为患者超说明书用药的因素也是必然存在的,
2, 医师面临“理”和“法”两难选择
江西,冯春雷,对此解释说:“医师临床决策的有章可循并非仅仅依据药品说明书,还得按照诊疗规范。”
北京协和医院药学专家李大魁教授:“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在当前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他同时强调,超过说明书之外的用药目的应当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药品的说明书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确定后,因时间和成本的因素,许多制药公司都不愿意再主动更改说明书,因此药品说明书不一定代表了该药当前的治疗信息,而是往往滞后于科学知识和文献。
针对-主观因素导致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存在,肿瘤医院孙燕教授;医生为患者提供的应该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而不能随意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为了治疗的实际需要,超剂量或超适应证的药物处方,这种在医学专家看来合情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合法吗?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律师告诉记者,答案是否定的。
举例:死亡案例。
患者生前无法确定肺栓塞的诊断,死后家属拒绝进行尸检,因此在此案例中低分子肝素只能按照“预防”肺栓塞的剂量使用,哪怕只超过一点点,也算作不合理用药。最后,法院认定医方在此案例中存在过错,判医院向患者进行赔偿。
(辛老师编辑此帖-点评和感言:
这个案例,最后是由:
1)临床医学专家组鉴定,
2)患者家属不信任,司法鉴定”——由法医最后判定,
(法医按药品说明书剂量,公斤体重,計算,剂量,虽然远低于肺栓塞的治疗剂量,但却略高于肺栓塞的预防剂量。由于患者生前无法确定肺栓塞的诊断,死后家属拒绝进行尸检,因此在此案例中低分子肝素只能按照“预防”肺栓塞的剂量使用,哪怕只超过一点点,也算作不合理用药。最后,法院认定医方在此案例中存在过错,判医院向患者进行赔偿。
辛老师点评:
这个案例判医院败诉,完全是文字游戏,因为,法医只按说明书标记剂量,仅略高于肺栓塞的预防剂量,远低于肺栓塞的治疗剂量。
根据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法则:剂量:略高于---,远低于---,不可能引发死亡主导因素。现在是患者家属拒绝尸检,让法医失去了解真正死 因,按图索骥,判定不合理用药,但没有查清死因证据。
为了满足患者家属愿,可以判医院败诉。但后续社会效应,就是让更多需要医务人员拼死一搏的时候,失去抢救机会。
文章发表,是让后人看的,后人怎样 理解 ,只有让阅读者理解。他们怎样理解,怎样评估自己行为,他人无法预料。
另一条,本人极力推崇开展尸检,还当事人清白,促进医学进步。
2024-07-27,17:20,感言随笔,记录,辛老师
入编47, 叙事药学-总47)-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9)(381-390)-382
2024-07-27,
最后编辑于 2024-07-27 · 浏览 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