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ARDS的病理与病理生理改变

对于ARDS,是否觉得它有些神秘?
回到病理和病生是否能揭开一点它神秘的面纱?
一、ARDS的病理改变及分期
1、渗出期:发病后24~96小时,主要特点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受损。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裂解,导致血管内液体漏出,形成肺水肿。
(2)上皮细胞破坏明显处有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
2、增生期:发病后3~7日,显著增生出现于发病后2~3周。
主要表现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大量增生,覆盖脱落的基底膜,肺水肿减轻;
肺泡膜因Ⅱ型上皮细胞增生、间质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而增厚,毛细血管数目减少。
3、纤维化期:见于发病后36小时,7~10日后增生显著;若病变迁延超过3~4周,肺泡间隔内纤维组织增生,Ⅲ型弹性纤维被Ⅰ型僵硬的胶原纤维替代。
另外可见透明膜弥漫分布于全肺,此后透明膜中成纤维细胞浸润,逐渐转化为纤维组织,导致弥漫性不规则性纤维化。
肺血管床发生广泛管壁增厚,动脉变性扭曲,肺毛细血管扩张。
『ARDS病理改变具有不均一性。
①病变部位的不均一性:ARDS病变可分布于下肺,也可能分布于上肺,呈现不均一分布的特征。
另外病变分布有一定的重力依赖性,即下肺区和背侧肺区病变较重。
②病理过程的不均一性:不同病变部位可能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
二、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
1、肺容积明显减少:ARDS存在肺泡塌陷和水肿,ARDS的肺是小肺。
导致肺泡塌陷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引起肺泡塌陷;
②小气道痉挛和肺间质水肿压迫导致细支气管塌陷,远端肺单位陷闭;
③严重的肺泡水肿填充整个肺泡,使肺泡丧失功能。
2、肺泡塌陷导致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肺泡塌陷引起的肺不张、肺水肿和肺出血是ARDS患者肺顺应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在ARDS后期,肺纤维化也可导致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肺压力-容积曲线向右下方向移位,即获得同样潮气量,需要较高气道压。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特别是肺内分流增加,是ARDS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
间质肺水肿压迫小气道、小气道痉挛收缩和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均导致肺泡部分萎陷,使相应肺单位通气不足,从而通气/血流比值降低,产生生理学分流。
广泛肺泡不张和肺泡水肿引起局部肺单位只有血流而无通气,即真性分流或解剖样分流。
4、肺循环改变
ARDS肺循环的主要改变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导致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
肺动脉高压伴肺动脉嵌顿压正常是ARDS肺循环的另一个特点。
正常功能残气量时肺循环阻力最低,但ARDS时肺泡大量塌陷导致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导致肺循环阻力明显增加,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最后编辑于 2024-06-01 · 浏览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