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牙周病学作为口腔医学中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specialty),主要是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牙周疾病的防治。
它的另一个名称“periodontics”同样译作“牙周病学”,但是侧重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这两个名词所针对的牙周疾病特指只发生在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包括两大类,即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疾病,较常见的可多达数十种。
其中最多发和常见的是龈炎。
龈炎的病因和治疗虽已比较明确,但因其相当高发,且有可能发展成为牙周炎而应受重视。
牙龈疾病还包括一些特殊微生物的感染或全身疾病在牙龈上的表征。
而牙周炎则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由牙菌斑引起了牙龈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牙周附着结构的破坏。
严重的牙周炎会使患牙松动、移位甚至丧失。牙周炎在全球范围均是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它所造成的功能丧失、营养缺失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对全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据2012年发表的一项《1990—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资料表明,重度牙周炎是全球第六位最多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上述20年间,牙周病造成的全球负担上升了57.3%,而且目前还在继续上升。
我国是牙周病的高发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各年龄组人群的牙周病患病率高于龋患率。
幼儿和青少年人群中龈炎高发且未得到治疗,中年人群的牙周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展到老年人群的失牙率和无牙颌率居高不下。中年和老年人群中牙周健康者分别仅为9.1%和9.3%。
由牙周病对个人所带来的病痛、工作和学习的延误,以及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将日益严重。
最后编辑于 2024-04-29 · 浏览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