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压片中粘冲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约在10年前,刚开始接触压片工艺时,当时使用的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用的是国产单冲压片机,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一个是涩冲,第二就是粘冲,压着压着冲表面会形成一层膜,同时片面也不光洁,当时真的非常头疼,所以制药人苦粘冲久已,因此汇总园内一些案例、文献资料、网上培训资料及个人感想,从GMP角度出发,从人,机,料,法,环,测的角度,讨论对粘冲的影响,有不足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首先是 “料”
① 原料:
原料必然首当其冲,很多贴子描述,空白辅料不粘,只要加原料就会粘,说明原料有巨大影响;
原料的影响因素:①原料本身分子的性质,亲水 or 疏水,进而到导致原料为易吸湿性原料,受环境影响易粘冲,也可能为亲脂性极其强,导致成油性原料,也容易粘冲;②原料晶癖的性质,比如晶癖形态影响,针状, 板状,立方状等,导致比表面积及机械力学的差异,尽管后续经过微粉化;③原料在析晶过程为成核过程与生长过程的平衡,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导致析出的晶体过小、过大或者晶体有缺陷,进而导致本身分子集团在晶面的排列不同,导致疏水 or 亲水差异,或者表面能的差异导致原料颗粒不同的性质,从极端的角度讲,完美的晶体,可压性最差,表面能低,而无定型的晶体,可压性好,表面能高;所以会出现相同原料因为原料工艺变化,导致原本不出现的粘冲,因原料换工艺导致粘冲;同时原料本身结晶的状态导致原料熔点低,导致低熔点原料,进而存在制剂处理过程产生粘冲影响,如压片过程产热导致粘冲;④原料粒径:不同粒径本身对于制粒工艺产生影响,尤其是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受原料粒径影响极大,进而影响粘冲,一般理解为粉越细越容易粘冲(之前的经验亦如此),好比蚊子比大象更容易粘在冲模上,除了体积效应还有本身表面能的增加;
分享几个园内有关因原料性质导致的粘冲,下述解决方案均为引用战友回答:
案例一:阿奇霉素粘冲,此为易吸湿性原料,在压片中的易发生粘冲问题
解决方案:
1、细粉多会黏冲,同时会造成静电吸附严重,压片不稳,包衣时也会带来麻烦。
2、水分过高或烘干不均。这里说一下,如果不是生产急需的话最好用烘箱干燥,烘箱干燥的颗粒完整均匀;沸腾干燥的颗粒由于气流的冲击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压片时填充和衔接不是很充分。这在一般品种压片时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像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这样不太好伺候品种就会产生影响。所以能用烘箱干燥的尽量用烘箱。
3、粘合剂加入过多或浓度过高。
4、外加滑料少,不能完全覆盖颗粒。
5、原辅料因素(很关键):很多战友都提及阿奇原料和PVP具有引湿性,在烘干后期干燥缓慢。建议将原料粉碎过120目,如用到羟丙纤维素也要100目过筛
(引用战友回答);
帖子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6325422?replyId=6325633
Comments:易吸湿性原料,除此外还应控制环境湿度
案例二:罗红霉素粘冲,此也为易吸湿性辅料,性质应同阿奇,在压片中易发生粘冲问题
解决方案:
1、控制操作间湿度在50%以下;
2、粘合剂改为5%的HPMC溶液:HPMC溶液做粘合剂,干燥后会在颗粒上形成保护膜,可以防潮;
3、适当增加M.S的用量,一般说0.25-0.8%的用量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品种,可以超常规用(我曾经做过一个胶囊,为了防止粘冲,M.S的用量达到了4%,后来正式生产时候调整为2%,既避免了粘冲,又兼顾了溶出符合质量标准。);
4、适当加入些微粉硅胶:微粉硅胶能够和M.S协同作用,提高M.S的抗粘作用;
5、如果以上改变改善了粘冲情况,还要注意会不会对片子的崩解及分散产生影响,如果对片子崩解产生了影响,可以适当外加些羧甲基淀粉钠。
(引用战友回答)
帖子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6833260?replyId=6834878
Comments:与上一个阿奇的建议可以结合起来借鉴,作为此类化合物粘冲解决方案
案例三:原料粘度大,湿法制粒,黏合剂增加比例,出现糊网的现象,同时压片粘冲
解决方案:
由于原料粘度大,糊住湿法制粒湿整筛网,采用半干制粒的方法解决粘冲问题,半干整粒的方法,主要是出于考虑颗粒干燥后太硬,不好整粒或者整粒后细粉太多。如果颗粒干燥后的硬度不影响整粒、不产生太多细粉,则考虑干燥后整粒。半干整粒只是个大概说法,即烘干一段时间后、湿颗粒尚未完全干透变硬时所采取的整粒,至于干燥多久、干燥到什么程度,根据物料便于整粒的软硬程度决定
(帖子的题主使用此方法解决粘冲问题)
帖子链接:求助:片剂粘冲问题
Comments:半干整粒也比较有意思,理解半干整粒后还需干燥,可能存在问题是工艺上更耗时,但如果能解决粘冲也是一个选择
案例四:低熔点药物粘冲问题
解决方案:
1.低熔点药物制成固体粉末存在困难,应加入合适的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辅料;降低车间湿度;尽量干燥颗粒;消除冲头的不利影响 。
2.先对主药进行处理。选用一类敷料如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酯等对低熔点药物进行包合,该类敷料要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适宜的玻璃转化温度,这样在低熔点药物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耐压膜,以及加入抗粘结剂如二甲硅油抗粘。有关文献你可以去查专利,专利号是CN02153574.4 。
3.从工艺上控制,如采用以下方法(1)二步制粒法。第1步:采用原处方,把主药、崩解剂(内加)与少量填充剂混合,混合均匀后,采用原处方使用的粘合剂进行软材制备,过程控制照原工艺方法。第2步:将第1步制得的干颗粒重新放入混合机中,加入原处方中其他内加辅料,混合均匀后,采用原处方粘合剂进行软材制备,过程控制照原工艺方法,干燥后制得结实的颗粒。这样看是否能解决粘冲现象。(2)薄膜液制粒法。采用一定浓度的粘合剂如:HPMC乙醇溶液,制得结实的干颗粒(应注意整粒过程不能破坏干颗粒),再在干颗粒中加入原处方规定的外加滑料。(3)薄膜液二步制粒法。第1步:同(2)薄膜液制粒法。第2步:将第1步制得的干颗粒重新放入混合机中,加入原处方规定的其他内加辅料,混合均匀后,采用新粘合剂进行软材制备。将第2步制得的干颗粒中加入原处方规定的外加滑料,检验合格后压片。
4,其他内容你可以查阅一下其他的相关低熔点药物是怎样做成片剂的,如治疗骨关节炎药物Piascledine(酪梨油和大豆油的混合物)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该药物在法国首次上市是片剂。如布洛芬、愈创甘油醚、油性维生素等药物以及一大批液状天然保健品,包括南瓜仁油、亚麻油角鲨烯、大蒜精油、生姜油和其它各种液体或半液状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等
(引自战友回答)
帖子链接:【求助】低熔点药物粘冲
Comments:上述解决低熔点药物粘冲方法还需实践证明可行性
案例五:高亲水的药物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建议将主药用适量无水乙醇润湿,拌和均匀,不过筛制粒,直接摊平于盘中,在防爆的厢式烘房内干燥然后整粒,加MCC、SiO2、MS混匀。要求有明显颗粒。MCC用量稍大些,干配料形成外相。用此法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三个水溶性特强品种大生产的难题,不妨试试
(引自战友回答)
帖子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9842013?replyId=9937523
Comments:此对于亲水强药物可以是个指导性比较强的方案,但需根据车间条件确认。之前做过中药浸膏片,亲水性非常强,很难制粒,也许此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案例六:油性药物(谷维素)压片粘冲问题
解决方案:
对于本处方,要加的润滑剂,我觉得还是 二氧化硅和MS 的组合最好,并且在混合工艺上得有先后之分,让二氧化硅先与主药颗粒充分混合均匀,保证在颗粒上有薄薄一层,起到改善流动性的效果,然后在外边混合MS 镶嵌在二氧化硅颗粒之间和颗粒外围,起到润滑效果,能改善油脂性颗粒的脱模的效果
(引自战友回答)
帖子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10702428?replyId=10847914
Comments:可供参考,简单实用的经验
案例七:低熔点,易吸湿药物压片粘冲问题
解决方案/commnets:
此为一个反向案例,可参考。楼主将原研的磷酸氢钙换成乳糖微晶纤维后发生粘冲,说明可能磷酸氢钙在解决易吸湿性辅料有优势
帖子链接: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7514024?replyId=37531486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2024-04-21 · 浏览 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