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临床诊断及治疗
临床特征
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焦虑症状群,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表现为焦虑、担忧、害怕、恐惧、紧张不安;躯体症状表现 为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颜面潮红、苍白 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主要依据焦虑的临床症状群和病程来确定特定的焦虑障碍。
在诊断焦虑障碍前,应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部分躯 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二尖瓣脱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常规 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检查、肾 脏 B 超,头颅磁共振等。
焦虑症状存在与否及严重程度可通过焦虑症状的评估量表评定。 常用的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焦 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超过 50%的焦虑 障碍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故对焦虑障碍患者需要同时进行抑郁症状评 估。常用的抑郁症状评估量表包括: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焦虑障碍患者常有一定的人格特质,故需要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 人格测定,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指导治疗。常用的人格测 定包括艾森克人格测定(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MMPI)。
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目前焦虑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 治疗及其他治疗。焦虑障碍需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不同治疗 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药物治疗起效快,心理治疗起效慢。治疗焦虑障 碍的常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常用 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 力治疗等。各种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机结合,以发挥 更好的治疗作用。
焦虑障碍是一类慢性疾病,患病时间长、复发率高,对患者日常 生活质量影响大。焦虑障碍的治疗原则强调全病程、综合治疗。
全病 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三个时期。在临 床症状缓解后需要巩固治疗,世界各国指南推荐焦虑障碍的药物维持 治疗至少 1~2 年。维持治疗中需要加强心理治疗,以便患者有良好 的心理素质,减少复发。
最后编辑于 2024-04-06 · 浏览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