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神经科病历书写——首次病程记录
首程的意义:首诊医生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判断及处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和探究疾病,明确患者入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份病例的灵魂。首程的要求:化繁为简。
①抓住病史特点,有分析,有见解;
②证据和结论要求明确的逻辑关系,排名有先后;
③病例特点中不支持定性诊断的部分用于鉴别诊断;如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病理反射,可能既往有陈旧性脑梗、颈椎病,可进一步检查。
④主要诊断之外的疾病为鉴别诊断,同样要有依据、有评价、有措施;
⑤根据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决定检查和暂时治疗措施,而非千篇一律;
⑥避免写出“完成病历书写”“请示上级医师”等字样。
一、病例特点
·人口学特征、起病形式和演变形式。如:老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3天或进行性加重。
·本次发病的主要表现(特异性症状),诱发因素,伴随症状,重要的阴性症状,治疗及疗效评价。如:慢性进行性步态障碍,走路不稳2年(×,缺乏治疗过程及疗效评价等)。
·重要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特殊家族遗产病等。
·体征:阳性体征,重要的阴性体征。禁止现病史的体征粘贴。如:左侧偏瘫的病人,应重点描述有无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瘫、伸舌问题、肌力分级、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等。
·辅助检查:总结性,非简单罗列。
包括:一般描述+主要症状及治疗转归+重要既往史和家族史+重要阳性阴性体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的辅助检查
·对入院记录的高度凝练
·不可大范围复制粘贴
二、定位诊断书写
·定位诊断一定要基于患者体征的整体总结
·不要把患者每一个体征不分先后一一定位
·定位多角度:
·纵向定位和横向定位
·血管病病灶定位+血管定位(脑血管病要求定位到血管)
神经系统纵向来看,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颈髓、胸髓、腰髓、神经根、周围神经等等,横向来看,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后索、脊髓中央、内侧丘系、各颅神经出颅等等,每个脑区域都有相应的血管供应
例:病人62岁男性,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半个月前右侧上下肢瘫痪,说话不灵活。查体见: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伸舌左偏,伴左侧舌肌萎缩,左侧肢体位置觉、音叉振动觉消失,全身痛温觉正常。
分析:结合症状和体征,右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说明病灶位于C3水平以上,且累及左侧锥体束;左侧舌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考虑累及左侧舌下神经核及(或)以下周围神经;左侧本体觉消失,说明累及薄束楔束或内侧丘系;以上信息交叉,可定位于左侧延髓内侧,舌下神经出颅平面,累及左侧锥体束、左舌下神经核、左内侧丘系。即:Dejerine综合征。而该区域是脊髓前动脉供血区。
定位诊断:左延髓内侧,舌下神经出颅平面,左侧脊髓前动脉供血区(而不是简单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
应当依据神经解剖、立足整体进行病变定位,是神经系统诊断思维独特且重要的一步,切忌跳出一个一个体征进行定位的八股。
·通常最后给予综合定位,有助于提供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多部位受累,如:脑脊髓神经根周围神经
·颅内多发病灶及特征,如:结合影像学,颅内多部位病灶累及灰白质、脑干、小脑,可以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但如果体征比病灶多,则写:影像学有xx病灶,但是病人xx体征,目前影像未看到相应病灶,应完善xx检查以辅助判断体征是否真实存在。或综上,结合影像学检查,定位于双侧基底节区和脑干,可以解释患者大部分的临床症状体征,不除外影像学可视病灶以外的病变。
三、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书写
·依据:病史主线、重要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推荐写出一/两个最可能诊断,其他为鉴别诊断
·每一个诊断鉴别诊断后附支持点和不支持点
·结合经验和文献解释不支持点的可能原因
·可适当引用参考文献,并注明出处
·可添加图片或表格使分析思路清晰
·切忌罗列病名及诊断标准、抄电子书和模板
四、诊疗计划
应根据每一个可能的鉴别诊断拟定诊疗计划。写了鉴别诊断却没有相应检查是有医疗风险的,没写鉴别诊断却做了检查是没有根据的。
·诊疗计划的重要依据: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进一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针对性检查(针对每一个可能的鉴别诊断:如副肿瘤综合征——肿瘤筛查、Hu/Yo/Ri抗体;ALS——EMG+NCV等)
·进一步治疗。包括继续目前治疗,修改的治疗,暂无特殊治疗。
·疑难或重症患者,交代病情及可能的预后
五、首程几个大“忌”
一忌病例特点来自现病史的罗列(病症最好不要与体征重复)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包括幻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意识水平下降、抽搐发作等,抗病毒+抗生素无效,激素+丙球+抗癫痫治疗有效,癫痫控制。
二忌定位诊断和体征不归纳(务必把体征结合起来)
三忌排名不分先后的定性诊断罗列
·提炼病史主线,尤其是对定性诊断最有意义的核心症状
·接受伴随症状的混淆视听,不被迷惑
四忌定性诊断套路化无针对性
·无针对性MIDNIGHTS的诊断思路不可
·不提倡住院医师在拟诊讨论中使用
·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定位和定性诊断
五忌不加思考延续门诊专家的诊断
·不管首诊考虑是对还是不对,都要跳出束缚,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
六忌定性诊断后直接附诊断标准,不加分析
·(X)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最新诊断标准xxx,所以本例首先考虑MG。
·(√)重症肌无力,结合重症肌无力特征和诊断标准,本例支持点为xxx,不支持点为xxx,针对不支持点分析原因,包括可能的疾病不典型表现的报道,或者从另一角度去解释不支持点:是否仅仅共存的现象而非和疾病有关?是否为疾病治疗相关并发症?
例:M40y,亚急性起病,波动性病程,表现为四肢无力,有晨轻暮重,查体可见四肢肌力4级,疲劳试验阴性,双下肢病理征阳性。
定位: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病变不除外
定性: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首先考虑MG(全身型),支持点xxx,不支持点:一是双下肢病理征阳性,查阅文献,部分MG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泛化,查体可见锥体束征。本例患者主体表现符合MG,但是由于存在不典型表现,仍需进一步除外其他可能诊断。
七忌定位定性诊断相互矛盾
例:定位诊断:周围神经(感觉运动受累)可能性大,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不除外;定性诊断:首先考虑Lambert-Eaton综合征。两者相互矛盾。
八忌诊疗计划八股文
·常见八股文:(×)完善常规检查,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等套话。
·诊疗计划是拟诊讨论的延伸
简言之,考虑什么病,做相关针对性检查,或者除外什么病,做什么检查。
例:1.针对原发病xxx;2.针对心脏病xx;3.针对肾脏病xxx(√)
九最忌copy-paste(一票否决)
现病史、体征(常见)、辅助检查(最常见)、诊断标准、MIDNIGHTS(神经系统几大疾病的罗列)的copy。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倪俊教授讲课整理)
以上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懒人加油站,仅供阅读参考,我是资源的搬运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于 2024-03-14 · 浏览 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