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类患者拔与不拔的思考——拔与不拔临界案例

正面观


侧貌,显然是直面型,初步判断难度应该不大

一类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解除拥挤。拥挤,即意味着牙量大于骨量,那么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减数,即拔牙矫治
方法二:扩弓,包括牙性扩弓和骨性扩弓,其中最常见的推磨牙向远中就属于牙性扩弓
方法三:邻面去釉(IPR),也叫邻面减径,就是通过用砂条片切的办法获得少量间隙,禁忌症就是龋易感患者,而且获得的间隙非常少,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通常用于前牙关闭牙缝。
继续看患者口内照,前牙略微前突,有部分牙合干扰

右侧磨牙一类咬合

左侧磨牙也是一类咬合,不存在下颌后退因素

颌面黑线较多,口腔卫生一般


那么问题来了,拔还是不拔呢?
一步一步来看,先看下颌平面角,患者属于均角,这就处于拔和不拔的临界案例。如果是高角,我们通常选择拔牙;如果是低角,我们通常选择不拔牙。注意⚠️,这里我说的是通常,不是绝对。
就这个病例而言,如果不拔,那么肯定要提前把智齿的牙胚处理掉,为推磨牙向远中预留空间,父母恐怕很难接受。如果拔,那父母就更难接受了,因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不拔牙就能达到矫治目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不拔牙,推磨牙带来的间隙足够做到排齐整
但是声明一点,这个病例不管是拔还是不拔最终都不会影响矫治效果

从曲断整体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牙周牙体都是比较健康的,除了下颌右侧尖牙牙根略短

最终矫治器选择为无托槽隐形矫治
看一下矫治系统的方案设计staging
呈一个V字型,这种就是无托槽隐形所特有的磨牙远移方式,即序列远移,也叫V-pattern磨牙移动,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前牙支抗,防止前牙唇倾斜

最后编辑于 2024-03-08 · 浏览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