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重度贫血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11岁
主诉:头晕、乏力1+月,加重2天
简要病史:家属及患儿诉入院前1+月患儿练跆拳道时出现头晕,伴有乏力,不伴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发热、胸闷、气促、腹痛不适,经过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家属未引起重视,未行相关治疗。入院前2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晕、乏力不适,于当地卫生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48g/L ↓ ,建议转院治疗。遂就诊于我院,以“重度贫血”收入我院儿科。一般情况:自发病以来,患儿食欲一般, 睡眠正常,小便正常,解一次伴有少许黑色干结大便,其余大便呈棕黄色,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1年前因头晕于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为78g/L,予以口服铁剂后血红蛋白逐渐恢复至110g/L,未进一步治疗 。
生长发育史:无特殊
月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T:36°C,P:83次/分,R:20次/分,BP:93/52mmHg,体重30.6kg,患儿精神反应可,皮肤结膜稍苍白,弹性正常,心肺(-),左上腹有轻压痛,未触及确切包块,脾脏肋缘下1.5cm,肝肋缘下2.5cm,余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入院后复查血常规:RBC:2.89 *1012 /L ↓ , HGB 49g/L ↓ ,粪便常规提示隐血阳性,生化、电解质未见异常,完善贫血三项:铁蛋白:1.2ng/ml ↓ ,叶酸:10.61ng/ml,维生素B12:535.00pg/ml,铁三项:铁:2.4umol/L ↓ ,不饱和铁结合力:66.10umol/mL↑,骨髓涂片: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临床诊断:1、重度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2、肝大,3、脾大
治疗经过:
患儿目前贫血诊断明确,实验室检查排除造血系统异常致贫血,结合患儿粪便隐血阳性,考虑不能除外消化道慢性失血致贫血,故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一4cm*3.5cm*3.5cm包块,进一步行增强CT:1.腹部CTA未见异常;2、中上腹腹膜后偏左侧软组织肿块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异位嗜铬细胞瘤?胃肠道间质瘤?神经源性肿瘤?其他,脾大,盆腔少量积液;3、胸部CT未见异常。



腹部CTA

腹部CTA
进一步完善NSE、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儿茶酚胺、高血压4项未见确切异常、复查粪便常规隐血阴性。Q6h监测血压3天,92-130/51-80mmHg。
结合患儿增强CT示肿瘤与空肠紧密相连,既往粪便隐血阳性病史,考虑重度贫血与肿瘤致慢性失血相关;增强CT示肿瘤由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分支供血,血供丰富,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性大,有手术指征,予以输血后HGB:118g/L,行限期手术。术中所见如下图:

空肠肿瘤外观

空肠肿瘤外观

空肠肿瘤粘膜侧观

空肠肿瘤剖面观
病理结果:1、符合胃肠道间质瘤,2、手术切缘未见肿瘤,3、肿瘤大小4.0cm*4.0cm*2.9cm,4、肿瘤分布:单灶,5、组织亚型:梭形细胞型,6、组织分级:低级别(G1),7、核分裂像计数:<5/50HPF,8、是否破裂:否,9、神经、脉管:未侵犯,免疫表型:CD117(+),CD34(灶性+),SDHB(+),S100(-),Desmin(-),SMA(+),Dog-1(+),Ki-67(+,5-10%),P53(<1%)


完善了基因检测: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其余9、12、13、17号外显子未见突变。
PDGFRα基因12、14、18号外显子未见突变
患儿病理结果按NIH分级为低风险,基因检测仅KIT 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考虑患儿为即将进入青春儿童,生长发育快,使用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与家属沟通后,家属选择不口服伊马替尼等靶向药,选择定期随访。
修正诊断
1、空肠间质瘤(低风险),2、重度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3、肝大 4、脾大
术后3天患儿无不适开始饮水,5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第8天恢复正常饮食后办理出院,患儿出院前复查血红蛋白118g/L,出院后1月复查血红蛋白123g/L。术后1、3月B超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持续随访中。
最后编辑于 2023-12-05 · 浏览 3344